张家界增速:深度解析火爆的张家界旅游现象
湖南日报
 
10-15 09:45

res03_attpic_brief (1).jpg

张家界旅游形势持续火爆。 吴勇兵摄

湖南日报10月14日讯 名满天下的张家界风景早已为世人所称颂。然而,近两年来的张家界旅游业,铿锵的脚步从未停歇,火爆的场面一再显现,在业界树起了一面令人景仰的旗帜。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张家界共接待游客3690.32万人次,同比增长32.75%;实现旅游收入210.74亿元,同比增长36.27%,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收入均远高于全国7.9%和6.3%的增速,在全国山岳观光型同类景区中遥遥领先,比增速第二的九寨沟高了12个百分点。

“十一”长假,张家界再传捷报,1日至7日,共接待游客161.15万人次,同比增长59.3%,实现旅游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61.66%。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张家界旅游为何能逆势上扬,并演绎出如此骄人增速的业界神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选择了正确的产业发展思路,才使张家界的旅游在全国同类产品的旅游城市中独领风骚。”张家界市委书记杨光荣如此解释“张家界增速”。

幕后推手:提质升级

2013年7月,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提出“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和加快推进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建设“1656”行动计划,力争到2017年,旅游年接待量要达到5600万人次、旅游年总收入达到500亿元的总目标,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的大幕,是张家界人后发赶超、自我加压、奋力前行的精神担当和挑战,这幅蓝图,没有模本,没有示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于是,张家界提出了旅游提质升级的“五个转变”,即推进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旅游服务由大众化向精细化、标准化、特色化转变,旅游经济由过分依赖门票向产业经济转变,旅游品牌由国内旅游目的地向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转变。

围绕这一目标,提质升级又从酒店、交通、智慧旅游、游人服务中心、标识标牌和融合发展6个方面入手。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旅游交通提质。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交通提质小组,从走访10多家航空公司和5个铁路局开始展开。

2014年,张家界就开通了至釜山、银川、太原等航线,航空旅客吞吐量达110万人;今年更是喜人,目前航点到达城市从过去的22个增至35个,新增航线超过了过去5年的总和,预计旅客吞吐量将达130万人,增幅超过20%。

9月30日,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改扩建后的新航站楼竣工并启用,标志着张家界“大交通”提质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机场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9.62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1.9万吨,飞机起降4.5万架次。

铁路方面,列车可直达北上广深等100多个城市,2014年增开3列火车,还分别开通至深圳、济南、太原等多条铁路专线,当年发送旅客189万人。今年5月21日,从山东济南开往张家界的K1677列车“张家界号”,由临时旅游专列升级为旅游专线图定列车。“张家界号”成为全国首个以旅游城市命名的旅游专线图定列车。

未来数年,张家界将新增黔张常、安张衡、张吉怀、渝长客运专线、石怀铁路复线等铁路,尤其将成为黔张常和张吉怀高铁“十字枢纽”城市。

公路方面,随着2014年张花高速建成通车,川渝游客自驾来张家界的猛增,当年公路客运量达6216万人。

目前,张家界域内公路网络已实现1小时交通圈。今后几年,随着张桑、慈安、宜张、张新、桑龙、张沅等高速建成,张家界高速公路网将纵横东西南北,连通武汉、长株潭、西安、成渝、桂林五大城市圈,形成“3456”小时交通圈,半天可达5省68市,辐射人口超过2.8亿。

除构建旅游大交通外,张家界还致力改善旅游接待设施和完善旅游信息设施。接待床位由6.18万张增加到7.1万张。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了碧桂园、华天城、禾田居、纳百利等10家高星级酒店,正在引进新加坡国际一流品牌酒店——悦榕庄;建设特色客栈408家,床位6000张,正准备出台中国第一个客栈建设标准。

在旅游产业6大提质升级行动初现成效的同时,张家界城市建设同样可圈可点,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两年来,中心城区掀起建设大潮,涉及“五路改造”、“两带两区”、“四路两桥”、污水治理、澧水风貌带、棚户区改造、航道工程、南门口特色区街、贺龙体育馆等。

“28个城市建设项目,投入资金达110亿元。”分管城建的副市长龚明汉说,一个个城市建设项目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打造出了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雏形。

崭新格局:全域旅游

在新常态下,旅游诉求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游客心理上的变化,更是对像张家界这样的老牌旅游景区产品的丰富程度和业态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令人振奋的是,张家界人敏锐地洞察了这一变化,并作出了正确的选项。

两年来,张家界以武陵源自然遗产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慈利东线观光休闲旅游、桑植西线生态人文旅游和市中心城区商务休闲旅游及天门山观光旅游为衬托,推进差异发展,构建了“一城一区、错位发展、三星拱月、全域旅游”的旅游发展格局。

如今,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主旗下,天门山、黄龙洞、宝峰湖、张家界大峡谷、江垭温泉等周边卫星景区彩旗高扬。新开发建设的老道湾、清风峡、大坪、澧水半岛等新旅游景区也成了市场的“新宠”。如今的张家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红色旅游、康体疗养、科考探险、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形成了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令人鼓舞的是,2014年10月,张家界经过精挑细选,重新发布的12条户外精品线路,深受自由行游客推崇。本土旅行社抓住时机纷纷创新转型,推出“超越自我,请叫我哈拉夫”、“慢游张家界,露营仙人溪”、“骑行张家界”等充满户外元素的旅游产品。

如今,户外休闲旅游作为旅游转型升级的重头戏之一,已成为张家界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今年1-9月,共接待户外休闲旅游550万人次,其中户外旅游80万人次,城市休闲430万人次。

强劲后势:投资拉动

秋日的张家界,惊喜连连,收获满满。一路飙升的旅游形势让人惊呼的同时,一个又一个旅游项目相继签约和开工建设。从城区南到景区,从东线到西线,如同一个火热的建设工地。

9月30日,“十一”长假前一天,火爆的旅游形势为张家界带来新的惊喜,又有5大重点项目成功签约,为“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注入新的活力。

5大重点项目分别为张家界高新创投旅并购基金、国际家居建材广场、仙人溪特色街区、人民广场片区棚户区改造和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合作,总投资近100亿元。其中仙人溪特色街区项目将建设世界最大的旅游观光文化酒吧。

“旅游热创造财富的无限商机,带来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张家界市市长王志刚坦言,2013年以来,全市共实施重点工程157个,累计完成投资194.2亿元,今年安排重点工程69个,其中绝大多数与旅游产业相关,投资总规模726亿元,项目个数、投资计划均大大超过往年。

开放、包容、创新的张家界,历来是投资者成就梦想和实业的舞台。与台商合资的黄石寨客运索道,港资独资的天子山客运索道,天津宁发集团投资天门山景区就是见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随着获批中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航空口岸全面对外开放、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张家界旅游业带来新机遇,吸引国内外大批战略投资商、战略合作伙伴的眼光。

如今,投资张家界“大有可为”的现象已覆盖全域9516平方公里。

在永定区,实施全省文化旅游特色经济强区行动,重点抓好“一山一园”、“一水一线”、“两带两区”建设,以文化旅游为主的16大项目相继签约、开工,撬动社会投资逾300亿元;武陵源政府投资6000万元配套实施天子路改扩建、滨河游道、广场、绿化和小街小巷提质改造,直接带动社会投资10亿元,创造了新的“城中村”改造模式;而东线慈利,从年初与豪生休闲生态观光园签约实现“开门红”后,一直喜讯不断,冰雪世界、江垭文化广场、天赐缘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相继签约开工;在老区桑植,以建设“国内知名山水人文旅游城市”为目标,酉水风光产业带、老观潭开发、桑植故事、永生廊桥、瑞宁国际酒店、白族风情街等重点旅游项目正加紧建设。

我们从张家界市商务招商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共征集183个招商项目,接待了100余批次投资商来张考察,在“沪洽周”、“港洽周”上,张家界收获满满,上半年在谈项目36个,新签重大招商项目15个,签约总额104亿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张家界正处于继往开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市委书记杨光荣信心坚定地说,提质升级让张家界旅游实现突围崛起,全域旅游让张家界焕发无穷生机,而投资拉动让张家界旅游注入强劲动力,从前年的3440万人次到去年的3840万人次,再到今年前9个月的3690万人次,这不仅仅是一组变化的枯燥数据,而是一种催人奋进的信心,持续火爆的旅游市场昭示了张家界跨越发展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