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长卷生动描绘了花炮制作工序,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参观。记者彭红霞
“花炮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啧啧,不简单。”精美的画作前赞叹声不断。10月10日上午,我市著名画家潘昌璜先生的“浏阳花炮系列农民画(工笔画)展览”在欧阳予倩大剧院开幕,其独创的花炮制作、花炮女神等浏阳花炮系列画作,以及蔷薇科植物金樱子、铁树、东方香蒲等特色工笔画系列首次公开亮相。
其中,《财禧千年,福泽万代》花炮绘画长卷(现代卷)将传承千年的花炮生产制作全过程72道工序呈现在十米画卷中,人物众多,工序复杂,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才完成。记者沈阿玲
从业经验成为画作素材
在欧阳予倩大剧院展厅,记者见到了十米花炮长卷作品。眼前的图画笔触细腻、颜色精致,共绘制了神态、动作各异的68个人物,他们工作在花炮制作流程的各个岗位上。
“卷筒、打土、装泥……做花炮的每一个步骤都不容易。”潘昌璜指着画卷,逐步介绍烟花爆竹生产过程中的组装、上药、包装等工序。“有盆花、礼花、火箭、鞭炮等所有烟花工艺形式,蕴含了浏阳人民的劳动智慧。”1970年出生的潘昌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花炮行业,1995年开始创作以花炮为题材的画作,2012年起,他慢慢将这些素材整理编排成长卷。“长卷分为古代卷、现代卷和当代卷,目前完成了现代卷,另外两幅长卷争取在下一届花炮节前问世。”
“有时候为了取一个场景,对着工人们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而长卷画起来尤其难,一个小失误就可能毁掉了整幅作品。回忆起创作情景,潘昌璜觉得苦中有乐,“等三幅长卷都出来了,我想去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
童年记忆催生特色工笔画
与花炮系列同时展出的特色工笔画,同样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
山野树丛间,小巧的山雀或色彩艳丽的相思鸟在刺绒绒的金樱子枝头歌唱;大叶舒展的铁树正开花,蝴蝶翩翩嬉戏;蚂蚱伏在东方香蒲的柔叶上,蜡烛状的果穗指向天空,迎风轻摇。
“金樱子、铁树、东方香蒲在浏阳都很常见,相思鸟多见于大围山。”闲暇时,潘昌璜便背着相机四处寻找素材,“牡丹、鱼、孔雀、鹰、老虎等传统工笔画我也画,最喜欢的还是有浏阳特色的。”为了更好的描摹这些特色植物的形态,他甚至从野外挖了几株金樱子和“毛蜡烛”种在家中庭院。
“先用细毛笔勾勒出轮廓,再慢慢上色。”工笔画繁杂的绘制里,潘昌璜加入了西方油画的一些手法,使果实的色泽看起来更有立体感。“完成一幅小画至少要几天,大画则要一二个月,甚至半年。”
“年纪越大越怀念小时候的简单事物。”自小热爱绘画的潘昌璜,最初从连环画中汲取经验,反复临摹,长期自学。年轻时曾得到现湘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周小愚启蒙指导,并进修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画技得以增长。潘昌璜感叹道,“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挫折,一步步走到今天,我庆幸一直没有放弃我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