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三家单位驻竹桥村扶贫工作组扶贫纪实
红网绥宁站
 
09-21 14:49

红网绥宁站9月21日讯  “工作组刚来时,我们以为是走形式,现在看来是错了。他们不仅帮着谋划发展规划、帮扶贫困群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还引导我们找准致富路子。这样的工作组,大家都喜欢。” 9月18日,说起市委讲师团、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市企业养老保险处驻村扶贫工作组的所作所为,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竹桥村党支部书记龙俊旭感慨地说。

竹桥村系市委讲师团、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市企业养老保险处三家单位2015年至2017年扶贫联系村。今年5月6日,由这三家单位派出精干力量组成的扶贫工作组正式进驻该村开展为期三年的扶贫工作。扶贫工作组以务实开拓的工作作风,访民情明思路,办实事解百难,让竹桥村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

把脉村情明思路

竹桥村位于寨市苗族侗族乡西南,是一个只有678人的农业村。一直以来,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村民收入结构单一,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地打工居多。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集体经济空壳村。破解难题,改变村貌,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村民的共同期盼。

(竹桥村村民正在收割稻谷)

今年5月,由市委讲师团副主任李维、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工会主席周峰山、市企业养老保险处科员钱春林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组进驻竹桥。“既然是扶贫,就要深入农村,融入村民,和他们共谋发展。”工作组三名成员,从入村伊始,便下定决心。

于是,工作组成员把家安到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交朋友,敞开心怀谈发展。为找到扶贫工作与村里实情相得益彰的最佳契合点,工作组采取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把脉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

经过半个月的调研走访,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扶贫工作组和村支两委共同谋划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村小学教学点建设、组道建设、道路亮化、农田水利灌溉、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申报、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帮扶项目。

工作组以班子建设为根本点,建立健全了《民主决策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村支两委议事、办事程序,使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走访慰问暖人心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大老远的来看我!”9月18日,竹桥村贫困党员杨晟湘拉着前来慰问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讲师团主任林少林的手感激地说。

杨晟湘小时候就患上了“象皮病”,如今左腿极度肿胀,行动不便。他妻子也是一名残疾人。尽管家庭比较贫困,但杨晟湘却是一名热心人,不仅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而且还入了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扶贫工作组将他定为三家单位的干部结对帮扶对象。

(扶贫联系单位慰问贫困群众)

(市委讲师团慰问贫困群众)

当日,市委讲师团主任林少林、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处长陈玉琪、市企业养老保险处副处长欧阳奕带领10多名干部职工来到竹桥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驻村扶贫工作组成员、村支两委干部的陪同下,慰问人员分成三个组,对该村48户结对帮扶对象一一上门走访慰问,送去中秋慰问金14400元。

每到一处,慰问人员都与慰问对象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来源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向他们表示,驻村扶贫工作组将进一步加大该村扶贫开发力度,主动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弱势群众,建立健全帮扶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走访慰问人员的嘘寒问暖和亲切关怀,让竹桥村四组贫困户龙章兴十分感动。临别时,他不顾大家的劝阻,硬是抓了家里的一只老母鸡追着送给慰问人员。最后,他抓来的老母鸡还是被大家婉言谢绝。

兴办实事惠民生

“歌本里,歌儿多,五根线儿像小河……”9月21日,在竹桥村新整修的小学教学点教室里,27个一年级小学生正跟着老师读书。一旁的幼儿园教室里,20来个孩子们正欢快地做着游戏。八年没有出现的朗朗读书声又在村子里响了起来。村委会主任龙辉说:“工作组把帮扶工作做到了群众家里、做到了群众心里。”

八年前,该村小学教学点被撤销后,村里的小孩子只能到离家14公里的乡中心小学读书。学生每天来回很不方便,也不安全。对此,群众意见大。扶贫工作组积极与县教育部门衔接,对已荒废的小学教学楼启动了大整修工程,确保今年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竹桥小学教学点的恢复,不仅解决了竹桥村及周边五个村幼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还减轻了村民家庭负担,满足了村民的诉求。

(竹桥村小学教学点幼儿在教室内玩耍)

为解决竹桥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扶贫工作组将依托土地治理项目,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快农田改造、水渠建设、组道硬化。为解决村级活动中心场所建设问题,扶贫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商议,借申报民族文化传统村落项目契机,修建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将其打造成民族文化传统村落标志性建筑,不仅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如今,这一项目设计图纸已基本完成,正在做开工准备。

村民增收难一直是困扰该村的主要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扶贫工作组确立了生态种养、民族旅游两大产业发展方向。生态种养方面,该村重点扶持生态猪、鱼类养殖、金银花和油茶种植,组建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村民致富。工作组制定了养猪奖补政策,对喂养生猪上两头的每户补贴500元;组织种植大户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发展壮大予以资金扶持。

竹桥村不仅溪谷幽深,古树成群,风景宜人,而且有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村寨,有580多年历史的大王祠、300多年历史的龙家祠、千总龙彦荣故居、千总古墓、兴隆风雨桥、永兴风雨桥等文化遗迹。扶贫工作组积极指导该村围绕旅游产业大做文章:“修建步行道,兴办农家乐,加大宣传推介,以旅游产业促进村民增收。”

春风化雨润山村。在市委讲师团、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市企业养老保险处的高度重视和驻村扶贫工作组的辛勤工作下,竹桥村的贫困面貌将逐步得到改善,山里人将迎来美好生活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