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看会同“好男人”是怎样照顾家庭的
红网会同站
 
09-18 15:40

红网会同站9月17日讯 (记者许印文通讯员甄洲) 17日上午,据内部消息透露,会同县马鞍镇黄土村几十年倾心照顾家人的农民刘芳政去年入围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后,获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将于近期公布。

据悉,刘芳政的事迹被发现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此前曾被评为全市道德模范,并登上“中国好人榜”获“中国好人”称号。现将本网采写的《真空“铁人”刘芳政》通讯报道刊载如下,看这名享誉全国的会同“好男人”是怎样照顾家庭的!

真空“铁人”刘芳政

杨华晓 龙世忠

他,没有“七情六欲”,只有责任和义务,传递着人间温暖,坚守着“家”的信念,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真空世界里。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如“铁人”一般从孝子、贤夫、慈父做起,提振精气神,弘扬真善美,积小善为大善,积少善为众善。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不做坏事。他,虽然做的不是帮助他人的好事,但一辈子做好了自己的事。他,就是会同县马鞍镇黄土村67岁的农民刘芳政。

他用孝顺燃旺母亲的生命之火

刘芳政居住在红军长征时,红二、六军团途经马鞍镇黄土村的红军风雨桥遗址旁的刘家湾。从小出生在大山村寨的刘芳政在五兄妹中排行老大,在他28岁那年,一场突然而至的疾病使他父亲溘然长逝,让他顿感肩上担子沉甸甸的份量。

人没有时间做一切事,但是会有时间做最重要的事,呵护父母至少是最重要的事之一。父亲辞世后,“长子如父”。家中排行老大的他处处在兄弟姊妹面前作出表率,担当起家庭的所有责任。母亲由于接受不了父亲的去世,精神萎靡、一蹶不振,病魔的不期而至同时吞噬着她的躯体,一夜之间卧病在床,从此每天以泪洗面。望着母亲瘦弱的身材、憔悴的脸庞、褐黄的肌肤,刘芳政心如刀割。

为了减轻母亲的病痛,他行走10余里山路出村、进镇、上县城请来医生诊治母亲的病,买药、煎药如陀螺样转个不停。一次,他为给母亲寻找店铺买不到的一味草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遍五乡十里。手刺烂了,脚磨泡了,他一声不吭,从不叫苦喊累怨天尤人。为了排遣母亲的郁闷和孤独,他稍有空闲就陪母亲看电视、扯家常,始终以自信乐观的心态,精心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

2006年初夏的一天,骨质疏松、双腿麻痹的母亲晨起入厕不慎摔倒在地,造成大腿骨折。他立即联系了一辆拖拉机将母亲送往镇医院治疗。住院治疗期间,他寸步不离,时刻守护在母亲床边,打针换药、擦洗身体、搀扶大小便,毫无怨言。出院后,他在母亲回家卧床休息的时间里,他一直守候在母亲身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还隔三差五为母亲洗澡换衣,让母亲一身干净清爽。四周的邻居看到他照料侍候母亲的这一情景,都不禁啧啧赞叹他比女人还要有细心和耐心。

久病床前无孝子。刘芳政善待母亲,他把自己的孝道一点一滴倾注到母亲身上。他常会选择一天阳光照射最美好的时光,在自家屋前的禾场坪里摆上一张木制靠椅,然后驮背母亲到木制靠椅上充分享受阳光的沐浴,然后用木梳给母亲梳头、轻轻用拳头给母亲敲背。寒冷的一次冬天,母亲突然想吃一顿鱼,由于家里买不起,他就毫不犹豫脱掉鞋袜踏入冰砌透骨的溪水里。捕到几条小鲫鱼后,他用萝卜炖煮好,再把鲫鱼的细细鱼刺一根一根挑出,然后用汤匙一口一口喂给母亲吃。

母亲年岁老了,烦躁唠叨话语很多,他不仅自己不嫌弃,还要求妻子、儿子不要与老人计较。母亲生病后的整整39年,他用善良与勤俭,燃旺了一个风烛老人的生命之火,用日夜操劳的双手传承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现在84岁的母亲精神矍铄,近年来身体好转后可一个人进镇赶集,患有老年痴呆病的母亲,一旦谈起刘芳政,却会老泪纵横。

他用忠贞照亮妻子的灰暗天空

当爱情褪去激情的外衣,就转变成了亲情。当爱情老了时,你牵着我,我牵着你,剩下的就只有责任。

六十年代末,刘芳政与邻村姑娘梁美香喜结良缘,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小家庭。然而,他们还未来得及尽情享受爱情的甜蜜,妻子在作为农村集体工被抽往新晃修湘黔铁路的婚后第2年,因为卧室垮塌,身受重伤,形同植物人。刘芳政只是默默地背着妻子四处求医,没有向任何人和单位提要求,仅仅报销了90多元的医疗费。妻子腹部长肿瘤动手术,接着又患脑瘫,因为长期打针吃药,于是类风湿等病也接踵而至;从而出现了口齿不清、双眼模糊、双腿不灵便等多种症状。

眼看昔日温柔可亲、笑容可掬的娇美爱妻日渐消沉,他忧心如焚。为给妻子治病,他砸锅卖铁、东挪西借背负了一身债务,并带着妻子到会同、洪江、怀化等多地医院寻医问药进行治疗,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和经济能力有限,治疗效果甚微。看到丈夫为了照顾自己,一个大男人天天围着自己转,自己却给家里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梁美香心情沮丧、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刘芳政却总是一脸阳光地安慰和开导妻子。有时,妻子带着深深的愧疚问他,是不是后悔娶了她这个没用的累赘和包袱,刘芳政认真地告诉她,既然选择了娶她,就要对她负责一辈子。

有一次,时任黄土村二组组长的刘芳政为村集体群众忙碌公事,半天后才回家。走进屋内,看到妻子从病床上摔倒在地,门牙被撞缺落了三颗。他连忙把妻子扶回床躺下,一问才知妻子饥饿想去摘房门口的黄瓜吃。他赶紧倒清水、拧毛巾给妻子洗脸和清除缺牙冒出的汩汩血水,又急忙做饭给妻子充饥解馋。

就这样寒暑易节,周而复始,刘芳政每天的生活规律就是清早起床到地里干活,然后回家做早饭侍候妻子、母亲吃饭,饭后再入地里干活,午饭时分回家做好午饭,将饭端送到母亲、妻子手上,晚饭后给妻子倒好洗脚水、洗澡水。并为使妻子腿脚早日康复解除肿痛,他每晚坚持给妻子按摩双脚,给妻子聊庄稼的长势、今年的收成和村上发生的各种新鲜事……

在他不离不弃的爱情滋润和44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悉心照料下,他妻子现在可扶着板壁缓慢行走,并能够坐在椅子上帮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几近失明的眼睛也得以康复。每每谈起自己的丈夫,吐字不清的梁美香能够说出丈夫的很多好话……

他用勤善树立养子的人生标杆

自古以来,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由于妻子病缠体弱、没有生育小孩,刘芳政的家由残疾的妻子和1985年他从芷江县的一困难农家抱养的儿子组成。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业,他在当时没有任何贫困救济的环境下不等不靠,凭自己聪明的头脑、结实的身体和勤劳的双手,在自家三亩多责任田里辛勤劳作,增添家庭经济收入。并为了就近照顾好母亲、妻子,选择离自家较近的一丘农田栽种四季疏菜,补贴家用。

在他的精心耕种下,蔬菜收成最好时,他年收入超一万余元,收成不好时也有五六千元。儿子看到父亲一年到头如此辛苦,竟多次产生弃学务农的念头,想和父亲一起伺弄庄稼,帮助家庭渡过难关,可刘芳政勉励儿子说,你现在是念书最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分心去干其他事。只要看到儿子争气、求学上进,成绩优异,他再苦再累也心满意足。当别人家的孩子有钱购买电子玩具时,他自制滚珠木板车、木磥子、滚铁环、橡皮枪给儿子玩。入学后,他又把省吃俭用积攒的一叠皱巴巴零散钞票给儿子做学费。中学寄宿后,他经常用缸子装满儿子爱吃的油呛辣椒粉、酸菜、黄豆捎给儿子。他担心儿子常常几个月吃不到肉类荤菜,念书用功身体会吃不消,就在门前的田塘、溪渠翻泥鳅、捉黄鳝、捞螃蟹,并精心烹调、炒制好再送给儿子享用。儿子每次接到他送去的菜肴,眼中总是噙满泪水并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决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第一次儿子考上中专没被录取,第二次儿子在高考前突患急性肝炎,被迫休学治病,他都毫无怨言,只是劝儿子从头再来、加倍努力。

经过两次高考失利后,1993年8月,执著争气的儿子终于如愿考上中南民族学院,但儿子大学5年的读书费用却又一次成为刘芳政的心头之急,在此情况下,刘芳政只有更加辛苦地种卖疏菜、饲养禽畜。在他的熏陶和影响下,儿子对父母、奶奶非常孝敬,大学放假后总是回家争着帮父亲干农活。后来,他儿子分配到外地上班,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向奶奶、父母嘘寒问暖,并不时抽空购带日常生活需要的药品水果、衣服回家看望父母和奶奶。虽然,他儿媳是一位外地教师,乘车晕车,但受他感染,也经常在假日回家团聚,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刘芳政就是这样将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父子融成父慈子孝、夫妻恩爱的幸福家庭,用一生孝道和对家庭的奉献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