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辣椒产业风生水起 产值过亿元
团结报
 
09-16 11:38

团结报9月16日讯  9月13日,泸溪县兴隆场镇集市上,人来人往,满眼都是挑辣椒的、背辣椒的,用摩托车装、用拖拉机载,今年辣椒丰收了。

在喜农辣椒专业合作社,椒农正在过秤、打包、装车……家住烂泥田村的老邓说:“还是种辣椒好,合作社有个保底价,不愁销路,明年再扩大些种植面积。”合作社负责人李波接过话茬说,今年与椒农签订3100亩的订单合同,对农户实行保底价收购每公斤2元,通过发展“订单辣椒”,降低了农民种椒市场风险。

泸溪玻璃椒,种植历史悠久,富含维生素C、色艳红亮、香味浓、口感好,享有“中国玻璃椒”、“中国喇叭椒”、“中国牛角椒”的美誉。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生产基地证书》。产品曾经畅销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成就了“辣椒财富”的传奇故事。

近年来,泸溪在生产培管、品种优化和加工增值等方面狠下功夫,创办了高产示范片,建立了提纯复壮基地,邀请专家教授,现场培训,指导生产,更使得辣椒产业风生水起。

在夯实“玻璃椒”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博辣红牛、兴蔬301等辣椒优新品种,实现了早、中、迟熟辣椒品种的合理搭配,创建了1个万亩玻璃椒示范基地,1个千亩早熟辣椒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了辣椒营养钵育苗、漂浮育苗等优新技术2项,应用膜下滴管、喷灌等优新材料2项,通过优化技术集成,大力推广绿色、生态、集约化生产技术,为科技种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种椒大户张云祥,今年种植早辣椒200余亩,比一般辣椒要早40多天,亩产约2000公斤。张云祥的早辣椒,得益于县里开展的集中育苗。今年年初,在兴隆场、小章等乡镇,建立辣椒集中育苗基地35亩,培育早辣椒苗300万株。实施“集中育苗、统一供苗”模式,省去了菜农育苗环节,节约了育苗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蔬菜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县里先后聘请戴雄泽等专家教授深入辣椒主产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春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辣农的科技素质。

据了解,今年早熟辣椒标准化种植1000亩,集中设施大棚种植面积20亩。5月上旬,早熟辣椒开始采摘上市,一般要比迟熟常规露地栽培辣椒提前20天至1个月,每公斤价格4—6元,比迟熟常规辣椒贵1至2元,每亩产值4000元以上,除去土地流转、种苗、肥料、农药农膜及日常管理等费用1500元,每亩利润达2500元以上;而迟熟常规露地栽培辣椒一般每亩产值2500元,利润仅1000元左右。通过标准化种植,每亩收入至少要比常规栽培增加1200至1500元。

除了合理搭配品种和错峰销售外,县里还解决椒农的后顾之忧。近年来,泸溪县委、县政府依靠科技成果,延伸产业链,建设了1家辣椒加工企业,加大辣椒储藏厂房和产后加工生产线建设。目前,改造喜农辣椒专业合作社储藏厂房2334平方米,建设冷链库7个,新建辣椒盐渍处理池20个,储藏处理能力达2750吨以上。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椒农增收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工鲜椒达410吨,开发出剁椒、辣椒酱、泡椒、油炸辣椒、酸辣椒等系列产品6个,产品远销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全县发展以“玻璃椒”为主的辣椒种植面积5.2万亩,覆盖兴隆场、永兴场、小章等15个乡镇134个行政村,椒农2.57万户,辣椒年产量7.8万吨,产值过亿元。(通讯员 李焱华 李作旺 廖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