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里的"漂亮妈妈"
张家界日报
 
09-11 15:41

伍湘云老师在“一对一”个训室教孩子听声音

张娟老师在“一对一”个训室教孩子认知形状

卓茜茜老师在大课班教孩子认知棒棒糖

张家界日报9月11日讯 在电影《漂亮妈妈》中,巩俐饰演的妈妈孙丽英一遍遍教聋哑儿说话的镜头,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今年,记者将带您一起走进这样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她们带着爱心、耐心、责任心,不厌其烦地教这些聋儿、“星星的孩子”开口说话,她们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聘请的残障儿童康复教师。

伍湘云,从事聋儿教育已经7年时间,是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聘请的残障儿童康复教师之一,曾被聋儿家长称为“能让张家界聋儿说话的第一人”。2010年至今,已经有10多个聋儿孩子从她这里毕业,上了幼儿园或者普通小学。

“听,老师告诉你,这是圆形,圆圆的,圆——形!”9月8日,记者见到伍老师时,她正用手挡着嘴巴,教一名小朋友认知圆形。

“为什么要挡着嘴巴?”记者很好奇地问到。“因为孩子曾经长时间处于无声世界,听觉辨别力很差,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不让孩子养成看嘴唇的习惯,是让他们学会听声音,养成用耳朵听的习惯。”伍老师说。

记者了解到,伍老师现在主要是带个训班,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每天带7个孩子。她每天要备7堂课的内容,因为每一位孩子听力受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高有低,进度也不一样,所以必须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伍老师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每个孩子的档案和厚厚的一沓备课笔记本,有的笔记本已经有点脱页,但伍老师却像宝贝似的珍爱着。

伍湘云告诉记者,因为这行工作压力太大,7年的教学路上,自己也曾多次挣扎过,相比于以前从事的装潢、超市、个体户行业,哪一行都不会让自己这么费神、这么累,而且相对来说工资也很低。因为付出与回报有差距,每一年,康复部的老师都有离开的,老师的流动性非常大。

让伍老师坚持下来的,主要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只要听到她想走的消息,这些家长就会跑到她家里,央求她:“伍老师,你走了,我的孩子可怎么办啊?”

“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们能回归社会是他们这辈子的心愿,家长们能坚持天天带孩子来上课,就是希望我能圆他们的心愿,我不能走!”就这样,伍老师坚持了一年又一年,成为聋儿语言康复训练部时间呆的最长的一位老师,也是很多家长最信任的老师之一。

像伍湘云这样的老师,在张家界还有很多,他们充当着孩子们发声与心灵的引导者,充当着孩子们的另一个“妈妈”——

如21岁的爱心林启智教育学校的康复老师张娟,她主要负责自闭症、智障孩子的康复教育。她从师两年时间,始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无微不至地爱护这些“星星的孩子”,对他们不嫌弃,以“滴水穿石”、“双手融冰”的耐劳精神,证实了爱的神奇作用——孩子们从一开始对她的漠视,到现在孩子们会主动和她打招呼,甚至帮她搬凳子,拿教具。

如25岁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部大课班的老师卓茜茜,从上第一堂课时的手足无措、听不懂孩子们的发音,到现在的应对自如,能听懂孩子们的模糊语句。她说,爱心、耐心、责任心是从事这一行业的关键,但她觉得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有了责任心,就会想着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她希望在生活中大家不要因为这些孩子口齿不清,而不愿意和他们说话,更希望能多一些志愿者,平时多陪陪这些孩子……

“正是有了像伍湘云、张娟、卓茜茜这样不计得失以及对残疾孩子不离不弃的康复师资队伍,才撑起了我市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一片天。”市残联副理事长伍理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残障儿童康复教师共有18名,这些康复老师都是省、市为民办实事残障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从社会上聘请过来的老师,此项目从2010年开始实施,主要是针对0至7岁的脑瘫、智障、人工耳蜗、聋儿、自闭症儿童开展的一项救助项目,目的就是提高这些孩子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学习能力,使他们恢复工作能力,最终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通过摸排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市有康复需求的0至7岁的残障儿童共有1000多名,他们的家庭期盼孩子能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可以说这已经是社会的刚性需求了。”伍理说,现在影响康复服务质量的最大因素就是康复老师队伍的不稳定性,老师们的工资主要依托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没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希望政府能够将为民办实事项目一直做下去或者为这些老师设置相关岗位,稳定这一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