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9月9日报道 教师节从1985年9月10日开始,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教师节的本意是让教师职业得到社会的尊重。随着时代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教师节已经从最初的尊师重教悄然变味,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纷纷送礼,教师节似乎变成了“送礼节”。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和落实,全国上下劲吹着“节俭风”,近两年,教师节礼物越来越简单,有返璞归真之感。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他们纷纷表示一张手工卡片、几行祝福语、小小的实际行动,就表达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之心,而老师们更在乎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
学生:小小礼物饱含深厚情谊
刚上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蒋可可,今年5岁,她的父母在北京上班,她用稚嫩的声音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老师正教他们画画,今年教师节,她打算送一幅自己的画给老师,现在正在创作当中。
“以前教师节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经常自己制作手工卡片和礼物送给老师,今年教师节,我要送给老师不一样的节日礼物。”对于教师节,永州市徐家井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唐小兵有自己的看法。
唐小兵告诉记者,教师节前父母也会提议他亲手做礼物送给老师,以前都是做张卡片或是画幅画送给老师,但是想到老师天天站在讲台上讲课非常辛苦,为了让后排的学生听得到,声音也经常是嘶哑的。因此,教师节当天他要用给老师捶捶背,倒杯水来表达他的心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教师节当天,像唐小兵、蒋可可一样,不少学生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祝福。
家长:孩子应合理表达自己感情
唐小兵的父亲坦言:“校园是进入社会的排练场,倘若我们对老师大行送礼之道,教师借节庆笑纳豪礼,难免会对学生内心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送礼这事怎么着也绕不过孩子,瞒不住孩子。如果八九岁的孩子因为知道了自己之所以在老师那里受宠,是因为爸妈给老师送了礼,那孩子就会萌生礼物重于礼节的错误价值观。”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蒋可可的妈妈唐美君,唐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为了给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她外出赚钱,孩子则交给了女儿的外婆管理。为了方便知道女儿的情况,她加了可可老师的微信,老师在微信里面经常传达可可的状态,让唐女士感觉很方便。
“我十一假期打算回家看看,到时候带点北京的一些小特产给可可老师吧,只是一点小意思,孩子上幼儿园,还不太会照顾自己,我又在外地,算是感谢她对我家可可的关照吧。我特别支持我家孩子的做法,那是她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我觉得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是靠物质来堆砌。”
电话里唐女士对记者表达自己的看法。
采访中,大部分家长表示,对于教师节礼物,家长不应该参与,应该让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合理引导孩子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老师:学生学有所成是最好的礼物
对于教师节礼物,老师是怎么看待的?采访中,不少老师表示,不在乎学生送什么礼物,学生能够专心好学,家长们能够理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可,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我们学校明确规定,不准收礼。”在永州市第九中学的语文老师王老师表示,她特意在家长群里发了信息称让家长不要送礼,但有部分家长还是想方设法给她送东西。“有时候家长热情得让你真的没法躲。”王老师无奈地说,“去年临近教师节,班上好几个孩子的家长都约我吃饭、喝茶。教师节前一天,好几个家长都到我办公室找我,和我拉扯了几句就往我手上塞礼物。我说不能收,有的家长说你不收下我就不走,更有家长说你不收就是不尊重家长,弄得我十分难堪。”
湖南科技学院的老师黄昊文已经执教12年,黄昊文告诉记者,他的学生都是大学生,脱离了父母,在外求学。作为老师他们一方面要给学生们传道授业,另一方面还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关心。“逢年过节,我都会在自己家里摆两桌,请一些没有回家的学生来家里吃饭,让他们在外地也能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息。”黄老师说。
这些年黄老师的学生已经遍布祖国各地了,平常他都会用电话、QQ和自己的学生联系,每逢教师节他都会收到从祖国各地寄来的明信片,今年照样也不例外。
“作为老师来说,我们会合理地引导学生表达感恩,并不希望有什么物质回报。现在看着我的学生在大江南北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学有所成,我就觉得我很幸福了,这就是学生给我的最好的节日礼物。”黄老师说。
记者手记: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是家长不敢不送的重要原因。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上所好学校,进个好班级,有位好老师。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家长期望以礼物和金钱来铺路,给孩子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其实,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教师节应该是“感恩节”。感恩老师,重在精神,不在物质;重在真诚,不在虚情。因此,在教师节里,希望学生和家长们都能以一颗感恩之心,文明、质朴、真诚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而不是将教师节过成 “送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