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白水镇再现“桃花水母”
红网汨罗站
 
09-07 15:56

红网汨罗站讯 “池塘里发现小东西,晶莹透亮,指甲大小,一张一合的,不晓得是什么生物。”9月5日,汨罗市白水镇高冲村村民周阳春向《汨罗周刊》新闻热线5228000报料,家门口一处水塘里发现了一群小生物,附近村民称从未见过,担心会不会是害虫。

\

9月6日,记者跟随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将样本送往省城检测,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专家确认,这些小东西就是“桃花水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是世界级濒危物种、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早在2009年,汨罗白水镇唐山村就出现过桃花水母,几年后,濒危物种再次在其它池塘现身,带给汨罗市民一个大大的惊喜。专家分析,汨罗江流域一带有着丰富而得天独厚的淡水和湿地资源,清洁水源为桃花水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偶然

池塘洗鱼缸

说起发现过程,周阳春连呼“想不到”。他告诉记者,5日清早,自己到池塘清洗鱼缸,顺便打点清水上来养鱼,结果一抬眼就看到在水里游动的像柳絮一样柔软的小家伙,这让周阳春惊讶不已,用手在水里搅动一番,又出现了一大波。

随后,周春阳拉着爱人一起到水塘边去看,“外形晶莹透亮,一张一合的,不晓得是什么,我们都担心它有毒。”害怕这些“害虫”影响旁边水井的水质,周阳春打算向塘里投些石灰。“要是水体受到污染,我就消哈毒。”

和妻子议论一番之后,周阳春往水里一捧一大把,装了满满一缸“小鱼”。

中午,周阳春再去池塘边,小东西竟然全部消失了。“可能是温度太高,藏到水底去了。”

\

溯源

当这小东西送到侄子家时,侄子第一反应有点像水母。“可能是桃花水母,没想到村里水塘还出了珍稀水生物,看网上说都是世界级濒危物种,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从小时候起,生产队里农田浇灌,村民洗衣、洗菜都在这里取水。”周阳春说,门口这口水塘叫做向家塘,早在40多年前就挖好了,有4、5米深,常年靠下雨蓄水,农作时用于浇灌,大旱年头,池塘也干到见底裂缝。

“水塘里的水一直亮清清的,这么多年没受污染,连水草都没长过。”知道这些小生物有可能是珍稀生物后,周阳春和家人也没有声张,都不敢去打扰这些小东西的宁静,”活了半辈子,头一回发现这些东西,一时我们也不晓得该怎么处理。”

专家

“桃花水母”形似桃花多出现在春天

带着周春阳发现的水母样本,记者找到市林业局野生保护站,并与工作人员一道,专程来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找专家咨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张志强博士是野生动植物研究方面的专家。他介绍说,从所发现生物的形态、大小等特征,可以判定是桃花水母。而已发现的桃花水母多出现在四川、浙江、湖北、江西一带,品种以地域而命名,湖南地区较为罕见。此次发现的水母是哪一类别,是不是新品种,他将进一步研究。

“桃花水母对水环境要求极高,适宜其生存的水域必须无毒无害,微酸水环境最适宜水母生长,稍微有一点染都不行。”张志强博士说,桃花水母多为春天出现,形似飘落水中的桃花瓣,夏末秋初十分稀少。

张博士分析,汨罗江流域一带有着丰富而得天独厚的淡水和湿地资源,清洁水源为桃花水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村民能在水塘中发现它,很难得,尤其是在夏末秋初这个季节。

“要保护这些珍稀的桃花水母,首要是保护当地的水源环境。”张博士说,桃花水母是水螅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变成水母的,水母一年当中只出现几周或稍微更长的时间,其余时间均为水螅体附着在水底,条件适合时,休眠的桃花水母就会苏醒,而且繁殖很快。“水母出现时间不会太久,随气候变化或随时消失,等到来年,水质还是这么好的话,也许还会再现。”

延伸阅读:

桃花水母是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已有6.5亿年生存历史,被誉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桃花水母一般生活在淡水中,对水质要求十分苛刻。

桃花水母活体极为罕见,其生命周期由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阶段组成。直径约2厘米,钟形身体的边缘有数百根短触手。有世代交替。螅形体高约2毫米,无触手,借出芽方式产生水母体。为世界级濒危物种,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全世界100多年来只发现桃花水母11种,中国分布的9种。

桃花水母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的一个物种,其地位不逊于大熊猫。桃花水母以自己独特的生命形成记录着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其特有的基因对现代基因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和了解物种的遗传、进化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