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9月7日报道 8月6日,笔者来到道县审章塘瑶族乡冯家村,探秘70年前自卫队打日本鬼子的事迹。
村庄坐东朝西,如一芽新月,静卧在土山磨头岭的脚下,一条溪流从村前流过,灌溉着村前的千亩良田。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冯显廉,1921年生,今年84岁,老人思维敏捷、讲话清晰。虽然腰已驼成近90度,但仍可看出他当年的魁伟、勇敢与英俊。笔者向老人表明来意后,冯显廉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小红军掉队险丧生
在日本鬼子还没有进入湖南的时候,冯家村就准备成立一支抗日自卫队,守村保家,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1944年农历八月,日本鬼子进入道县。冯家村的青年人在冯大勋建议的基础上,自发地组织起以于马末、冯德逑、冯汇廉、冯德恂等12人为主的自卫队,守村保家。冯显廉任队长,于马末负责军事。
于马末,江西禾田下街圩人,红军战士。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冯家瑶寨时,才十四五岁。当时他骨瘦如柴,一双脚被草鞋磨破而糜烂,伤口开始化脓,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因为他不能行走,所以掉了队,躲藏在冯家村的一座供村民放置火灰的破屋里。村民发现他时,只见他双手抱着一支步枪,靠坐在墙角里,用惊恐的目光望着围上来的瑶民。有不明真相的瑶民,以为红军也像国民党军队一样欺压百姓,正商量着杀掉他。冯安廉的的祖父冯大卫对瑶民说:“我家缺劳动力,就让他到我家帮着做一点事情吧!”于是冯大卫收养了这位小红军。
于马末勤快、老实、能吃苦,对人也亲热,深受瑶民们的喜欢。平日里,他帮助冯大卫家里种田种地杀猪卖,冯大卫一家也没有把他当外人。不久,国民党县政府得到消息,派人来抓于马末。他在瑶民们的帮助下掩藏起来,枪被收了去。
组织自卫队首战告捷
于马末懂军事,有实战经验,特别是游击战经验非常丰富。他在空余时间,加强对自卫队员的“麻雀战”、“游击战”等方面的军事训练,为自卫队设计了前进、分散、隐蔽、撤退、回家、集合等各种联络暗语或手势。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他只要打出一个手势,大家就会知道是前进还是集合。
当时黄土坝驻有一队日本鬼子,大约有三四十人。有一天,鬼子从黄土坝的新村向老村走来。于马末带着自卫队埋伏在老村与新村之间的茶树脚下等候。冯德逑跟于马末隐蔽在一起。由于是第一次真枪真刀地跟鬼子干,冯德逑虽然平时也玩枪打鸟,枪法好,但还是十分紧张,见日本鬼子越走越近,端起枪准备开火,被于马末及时制止。于马末悄悄地说,等鬼子走近了,再一起开火,保准打得赢。当鬼子大摇大摆地走到距自卫队只有一二十丈远的时候,于马末一声令下,12条步枪一齐开火,冯德逑屏住呼吸,瞄准一个军官模样的鬼子,一枪把他打倒了。
鬼子立即还击。机枪拼命地扫射,小钢炮“蓬蓬”地猛打,火力十分猛烈。
于马末见鬼子人多,武器好,不能完全消灭他们,就打出一个撤退的手势。于是自卫队凭借熟悉的地形,安全、有序地撤出了战斗。
冯显廉老人自豪地说:“第一战,我们就打死了一个鬼子军官,自己却无人伤亡,旗开得胜。于是更坚定了我们的战斗信心。”
游击战打得鬼子心惊胆颤
鬼子吃了亏。第二天,就从板塘派来了大部队进行报复。这次有100多名鬼子。他们在黄土坝新村,专选好房子烧。好几座青砖正屋被烧毁,鸡鸭财产被洗劫一空。好在村民早已躲进山里,也没过往行人,无平民伤亡。
鬼子烧了房子后,见黄土坝四周都是绵延的山岭,森林茂密,交通不便,远离大部队。再加上附近的杨柳塘、追塘都是大村子,民风彪悍,又组建了抗日自卫队,再也不敢在黄土坝驻扎了,只好悄悄地撤走了。
过了10多天,追塘冯家抗日自卫队在黄土坝靠牛桥方向的山岭上巡逻,又发现了一队鬼子兵外出打捞。他们埋伏在山上,等鬼子走近了,一起开枪,把鬼子打了个措手不及,“叽哩呱啦”地乱叫。打死了一个鬼子后,他们又凭着熟悉的地形顺利地撤走了。
冯显廉说:“我当时24岁,只读了半年私塾,我们自卫队整天在村子对门岭一带的山上巡逻,过着全军事化的生活。武器有三八式,也有汉阳造,都是自己家里出钱买的。我们在于马末的带领下,运用麻雀战术,开展游击战,守村保家;由于地形熟悉,我们见到日本鬼子就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进退自如。这样,我们自卫队在山上守了一个多月,打得日本鬼子始终不敢到追塘这一带骚扰。”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了,于马末要回江西老家。冯大卫和当地瑶民再三挽留,准备为他在当地讨一个老婆安家。但他思乡心切,去意已决。于是冯大卫送他到衡阳,并打发他40块光洋,搭上了去江西的船班。
于马末回到家里,先后来过两封信。听说,解放后他在乡里当了武装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