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9月2日上午,霞湾港入江口,环保志愿者肖力扬完成港水采样、初步检测各项指标达标后,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以前的霞湾港,就是株洲重金属污染的代名词,现在好了,超标的现象很少出现,就连港底的淤泥,都清理了一遍。”他说。
霞湾港含重金属底泥清淤,只是株洲市清水塘片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株洲市治污水、清废渣、净土壤,清水塘片区多年累积的重金属污染沉疴,正在逐步消除。
废渣山变身生态绿地
从霞湾港入江口往上游走,不远就能看到几个大水塘。肖力扬介绍,以前这里只有一个大水塘,被当地人称之为“大湖”。因为长年累月收集各个冶炼、化工企业的含重金属废水,其底泥、水体均被严重污染,成为污染湘江的重大隐患。
“2011年,大湖治理工程启动,到2013年底治理完成。”肖力扬介绍,经过治理,大湖的含重金属废水被送入污水处理厂,底泥全部挖起进行了稳定固化处理,大湖的底部还做了防渗处理。
“现在塘里都是雨水,以后这块地方将成为铜塘港的一部分。”他说。
离开大湖,沿着铜霞路往湘潭方向走,一块“清水塘含重金属废渣综合治理工程”的牌子引人注目,但却不见废渣踪影。
“前面那片铺满青草的绿地,以前就是一个巨大的含重金属废渣堆。”肖力扬介绍,2014年底,清水塘含重金属废渣综合治理工程完工,近200万立方米的工业废渣,得到无害化处置。
“7月份的时候,这里种上了草皮,以前没来过的话,肯定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含重金属废渣堆。”肖力扬说。
清水、铜霞片区土壤将获治理
除了霞湾港、大湖以及含重金属废渣的治理,今年,清水、铜霞两个片区土壤治理,也纳入了湘江保护和治理工作内容。
“清水塘是个老工业区,曾经200多家冶炼、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作用下,经过历史的沉积形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该区建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用两年时间(2015年-2016年),完成清水片区土壤治理工程和铜霞片区土壤治理工程,其中,治理清水片区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约17.7万立方米;治理铜霞片区总面积为1.05平方公里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约42.1万立方米。
项目负责人透露,目前,项目已完成了设计的招投标,在完成监理和工程的招投标后,将会进入全面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