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娘子”艺青正在“观摩”自己的作品。
剪出“桂阳八景”,“剪花娘子”从幕后走向前台
桂阳有一位擅长剪纸的“剪花娘子”——艺菁。艺菁,原名黎艳青,系湖南省剪纸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郴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在省、市及全国获奖。其作品清秀灵动,造型风格古拙朴素、生动传神,显示出源自心性的天然和淳朴,颇具大家风范。
2015年5月1日,筹建已久的桂阳文化园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隆重开园了。在园区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中,借助大理石雕刻定格下来的一组剪纸作品《桂阳八景》,雄踞一隅,格外吸人眼球。这组作品艺术地呈现了自古以来最能代表桂阳风貌的“鹿峰晚照”、“龙渡晴云”和“宝岭积雪”等八处胜景。每一个画面都气势恢弘而多有精微刻画;黑白布局奇险多变却又感觉均衡和谐,剪刻线条挺拔而不失清丽灵动,令观赏者驻足流连,赞叹不已。
随着这组剪纸作品的布置展出,创作者艺菁也一下子被人们所熟知。
艺菁三十来岁,是一位身材娇小、文静清秀的知性女子。她出生在桂阳原十字乡一个普通藤编工匠的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在父母的编织劳作中接受了图形对称、色彩搭配的基本训练,更在幼小心灵中播下了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种子。平时她细心观察各种动植物和生活用品的形状轮廓,时常用烧柴后的木炭在墙上、地上描摹涂画。
上中学时,她跟着学校美术老师正式开始了专业的美术训练。由于学习刻苦,为人真诚善良,老师曾几次为她减免学费。199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衡阳艺术学校。在那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美术专业知识,训练素描、水彩、国画的表现技法,尤其喜欢画人物画,古装戏服、仕女才子、卡通漫画以及童趣小景都是她笔下的最爱。另外也做一些书法、篆刻、版画、染布等艺术门类的尝试。她对剪纸非常感兴趣,曾经每天剪一两只鸟、几棵小花小草夹在书本里,用一个多月时间最后完成了一幅大型剪纸作品《百鸟朝凤图》,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毕业实习时,她来到当时全国有名的卡通制作公司——湖南三辰卡通集团实习,学习动画制作,并有幸参与了著名动画系列片《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平面底图绘制。
毕业后,艺菁因才艺出众,又有动画制作的经验,顺利分配到了桂阳电视台,先后从事过节目包装、广告制作、新闻采访等工作,样样干得非常出色。后来,由于酷爱剪纸艺术,她选择了在外人看来枯燥乏味,但时间较为宽松、更利于自己进行剪纸创作的一个平凡岗位。
漫漫求学路,只为圆心中的艺术梦
艺菁如痴如醉地迷上剪纸艺术,缘于一次传奇的拜师经历。有一年,她到省会长沙观看一个民间艺术展览,其中展出的几件剪纸作品,构思独特,表现细腻,画面精美,形象逼真,直令她惊叹不已!正巧,一位身着瑶族服饰的六七十岁老者站在展品前,不时驻足端详,不时轻轻摇头若有所思。攀谈间,艺菁得知他就是这些剪纸作品的作者、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剪纸工艺美术大师杨贵军。杨大师在家乡湘西泸溪县白沙镇开办了一个剪纸艺术传习所,专门发掘和传授民间剪纸的技法。艺菁诚恳地向大师提出拜师学艺的请求,并索要了地址和电话。
回到家,艺菁一边在书本中、网络上“恶补”剪纸知识,尝试、模仿着别人的剪纸作品,一边隔三差五地与杨大师联系,终于定好了行程。这天,她向单位请了假,乘火车到长沙,中午一点多就坐上了长沙南站开往湘西泸溪的大巴。走出高速服务区的路口,她突然犯难了——由于不太听得懂杨大师的方言,剪纸艺术传习所具体的方位和乘车方式还不清楚。打道回府是不可能的了,怎么办?她硬着头皮,在路上拦车,终于搭上一辆拉货的“小四轮”直奔白沙镇。
抵达白沙镇已是晚上八点多,剪纸艺术传习所在哪里呢?更要命的是,杨大师的电话一直打不通!一个全身疲惫且饥肠辘辘的孤身女子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对黑夜,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啊!左打听右打听,好不容易才从一个摩的司机那得知确切地址。摩的搭着她,来到小镇旁一处偏僻清静的古老院落,只见院子大门紧闭,门旁挂着一块“湘西泸溪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传习所”的牌子。问周围住户,得知大师晚饭后外出了。总算找到了地方,艺菁久久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在一个小店胡乱吃了点东西后找家旅馆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杨贵军大师热情接待了艺菁,得知她的执着求学精神和这一路的艰辛,很是感动。
在传习所的学习时间里,艺菁如饥似渴地学习剪、刻、扎、染、粘等传统剪纸技法,揣摩和掌握杨大师自创剪刻工具的使用方法,讨教阴阳分割、黑白布局及取舍粘连方面的绝招,剪刻技艺日渐成熟。在临习《花开富贵》这一经典作品时,她把其他学员需四五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两天之内就做好了,充分展示了在剪纸方面的天赋。学习归来后,艺菁又到过扬州、长沙等地,学习剪纸作品色彩的搭配和装裱。还网上购买了《民间剪纸艺术大全》、《不一样的配色设计》、《中国剪纸》等书籍,反复研究临习库淑兰、高凤莲、吕胜中、乔晓光等剪纸大师的作品。经过不断地学习,她的视野更开阔了,志向更高远了。
另辟蹊径,巧手裁剪自己的艺术人生
中国的剪纸艺术起源于隋唐以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的材质玲珑剔透、色彩单纯鲜明、造型简洁夸张,并且工具材料简易,所以一直是各地民间喜闻乐见的民间习俗之一,全国很多地方如广东佛山、河北蔚县、江苏扬州早已形成了剪纸产业。但是,民间剪纸存在“程式化”现象,普遍是以窗花、图样形式存在的花鸟、草虫、文字、图腾等装饰图案。如何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青春,使它“旧瓶装新酒”;如何学习前人再超越前人,另辟蹊径,走出自己的新路子,一直是剪纸艺术家们谋求突破的方向。
艺菁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创作实践,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思考。她从各地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中汲取营养,既追求南方剪纸的细腻精致,更学习北方剪纸的取象传神。力求在传统题材中融入现代元素,同时也运用传统手法表现现代题材。如她的剪纸《世界冠军有桂阳》,就是将桂阳籍奥运冠军易思玲、世界冠军李萍的形象,与传统的财童、松梅、云纹相结合的一个尝试。该作品形象逼真,画面统一,阴刻与阳刻合理运用,相互衬托,有着很强的时代气息。
曾经有一段时间,她感到十分困惑:剪了不少作品,虽然技法运用不错,但由于题材没有新意,创作激情突然间消退了。为此,她每天读书、练字、搜集和观看各类与艺术相关的视频及资料。一次她在网上看到浙江卫视录制的百集文艺纪录片《中华古代名人圣贤》,看了两集后,被节目中的人物故事所深深感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于是顿生灵感:何不用剪纸进行人物画创作,把这百位圣贤剪出来?
说干就干。她把一百集记录片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每看完一集片子,了解主人公的生平事迹,便灵感大发,然后,定格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神态和动作,配以简单的道具,用画笔描摹出具体形象。
“一百位人物,最难处理的就是形象和画面构图的变化,既要简练精准,又不能重复雷同——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艺菁这样告诉笔者。接下来是进行剪纸的处理。“什么部位取、什么部位舍,哪里用阴刻、哪里用阳刻,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得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 再就是取标题,用最精确的词句浓缩概括主人公的一生,并书写、剪刻下来,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至圣先师孔子”、“望闻问切,为方者宗——医学圣祖扁鹊”等,令人一目了然又浮想联翩。最后就是进行粘贴定稿。传统的剪纸多为红纸白底,突出喜庆;而她选择了黄纸黑底,表现作品的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为了画面色彩的协调。
完成一幅作品后再接着看下一集。有时一幅图要经过几天时间的反复修改,才能定稿。刚开始很慢,后来每天可完成一到两幅。直到将第一百位名人的图像剪出来,前后共花了五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创作十来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上卫生间,一天的时间都用在这里了。我的手指满是茧子,疼得不行。好在家人都很关心支持我,连女儿都给我帮忙鼓捣浆糊呢!”她自豪地说。她将这一百幅剪纸图像装裱成5个十米长的手卷,总长达五十米,取名为《中华文明百贤图》。此作品恢弘大气、线条粗细有致、阴阳布局优美,充分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难得的精品佳作。
一把剪刀毫不逊色文人的一支笔,它不仅是生活实用工具,剪纸过程和经验的积累同样是感悟生命意义的生存修炼。谈到今后的打算,艺菁说她不能拿别人的作品做自己的标准和典范,她要从大自然里、从生活的锤炼、从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用文化的、哲学的、历史的、现实的东西来充实自己,不断精进、不断创新。撇开剪纸的艺术属性,她认为更多的应该把剪纸当做一种修心养性的生活方式,活在情趣中,人生定然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