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珠晖站讯 (唐兰荣 肖建伍)一个烈日炎炎的盛夏午后,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在珠晖区东风街道前进里社区党支部肖燕红的带领下,笔者专程来到90岁的抗战老兵何顺芝家里。面前的何老,身体依旧硬朗。得知笔者要采访,何老不禁陷入回忆,缓缓地打开了话匣子,仿佛进入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热血青年投身抗战当起通信兵
1925年(民国十四年),何顺芝出生在衡阳合江套一个农户家里,十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由于家境贫苦,从五岁开始,何顺芝就到当地的地主家放牛干农活,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上海相继沦陷,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活命,14岁的何顺芝被迫开始了边流浪边乞讨的生活。后来何顺芝流落到了贵州省修文县,落脚的地方刚好是国民党青年军205师驻地。为了填饱肚子,何顺芝经常在师部附近讨饭,有军官见他年纪小就收留了他,让他到食堂帮忙做点杂事或到附近的山上打柴。何顺芝闲暇之余就听部队老兵讲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听得热血沸腾,“日本人这样欺辱中国人,真可恶。”时隔70多年,何顺芝老人在今天和平幸福的家中,说话时,还是一样的义愤填膺。那时,在他心底,一颗想要参军上战场打鬼子的种子正在萌发。
在何顺芝的软磨硬泡下,负责后勤的军官同意他去当兵,结果到分配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分在通信连,他心里可不乐意了,他去找连长,申请到战斗连,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连长丢下一句“通信兵是战场的千里眼、顺风耳,没有通信作保障,任何指挥官也会抓瞎。”从那以后,他每天就勤奋练习布线、埋桩、收听话务等业务知识。有时候遇到日本鬼子破坏线路,半夜得赶到破坏点去抢修。由于刻苦训练,通信业务过硬,不久何顺芝被任命为通信连上士。
深河桥成为日军侵犯中国领土的“最后一桥”
“1944年12月,日军占领贵州独山县, 鬼子兵到处烧杀掳掠,一把大火把县城烧了7天7夜, 19000多人被杀害,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一谈到当年的抗日战争,何顺芝老人激动不已。满含热泪的双眼使劲回忆起当年血雨腥风的艰苦战斗历程。日军的残暴罪行激起了全国各族军民的愤怒,许多仁人志士、爱国青年、抗日队伍齐集独山城,向日寇发起宣战。紧接着,王铁麟师长率领29军与日寇在独山深河桥短兵相接,何顺芝所在的通讯连全部赶赴火线。
“那一仗打的苦啊!我们通讯连全部上阵地了,一发炮弹下来就是缺胳膊少腿,很多通讯员怀着必死的决心,哪怕是中弹倒下了,在死之前也把电话线接通,确保通信畅通。”老人的叙述把我们带入了烽火连天的战场,勇往前冲的副连长,奄奄一息紧护电话线的通信兵,被炸断一臂仍在发报的战友……老人的缅怀里有叹息,更多的却是一种血性的豪情。而这一战,最终将日寇成功阻击在深河桥对岸,深河桥也成为日军侵犯中国领土的“最后一桥”。经此一战,日军开始节节败退,仓惶遁逃到广西,直至在芷江投降。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的军队越来越强大
1947年,青年军205师接到命令开赴台湾,从贵州出发,辗转湖南芷江,过雪峰山,经广东韶关,到虎门登船,最后在台湾省台南市上岸。可他没有想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子弹还要出膛。1948年,蒋介石密谋发动内战,将青年军205师在台湾扩编为31军,同年9月调离台湾,命其扎住在北平市昌平区。
“我们不愿意打内战,1949年元月就随傅作义将军在北平起义,和平解放了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我服从组织安排,1950年从部队退伍。之后,一直在江东中医院上班,直至退休”。这一段老人的叙述非常的平淡,但那股拳拳爱国之心却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年已经90岁的何顺芝,当年怎么也想不到,如今能过上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他说,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自己很幸运能活到现在。当问起老人的心愿,老人的回答非常得质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的军队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采访结束时,夕阳的余辉从室外投射进来一片殷红。何老挥手送别笔者时,他手里捧着的那块“抗战老兵,民族英雄”的牌匾在夕阳映照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