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空战 第一个击落敌机的是咱湘西人
湘西头条
 
09-02 10:36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空前团结御侮的反侵略战争,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中国少数民族自始至终尽力投入抗战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抗日英雄。湘西州苗族抗日英雄石邦藩,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石邦藩

石邦藩,字东屏,清朝末年出生于湘西乾城县(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乾州)东门外。少年时在乾城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后考入国民革命军军官教导团,1921年毕业,继而考入保定航空学校,毕业后任职于国民革命军第三军航空队。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航空第二队副队长。在淞沪空战中,石邦藩奋勇杀敌,成为我国第一个击落日机的飞行员,为保卫祖国神圣的领空,立下了不朽的功绩。石邦藩1949年去台湾,后到美国,1984年在美国逝世。

笕桥航空学校建于上世纪30年代,建筑保存较完好。司令部大楼和空军宿舍除外墙铺以瓷砖不见当年原貌外,内部保护完好。(资料图片)

1932年初淞沪战役展开后,日军在进攻中十分重视海、空火力的支援,每次进攻之前,都要派出十几架至二十几架飞机进行轰炸,以配合部队作战,这对我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我空军力量过小,南京军政部起初并不打算调动空军参战,但因十九路军催促甚紧,最终决定调动空军参战。

2月5日,空军将领黄秉衡等11人通电全国,表示抗日御侮、血战到底的决心。2月5日、22日、26日,中国空军直接与日军进行了空战,从此开启了中国空军对外反侵略战争的先河。

1932年1月28日,日军野心勃勃直捣淞沪。在这民族危亡关头,石邦藩率领中央航空第二队“容克”四七式驱逐机7架调防南京,旋即集中杭州。1932年2月26日清晨,日本空军小田原俊郎大尉率9架13式舰载攻击机从“加贺”号航空母舰上起飞,会合从轻型航空母舰“凤翔”号上起飞的所茂八郎大尉率领的6架3式舰载战斗机,奔袭240公里之外的杭州笕桥机场。当时中国空军集结于这一基地的有第2、4、6中队及广东空军的9架飞机,合计32架,由设在杭州的军政部航空署长黄秉衡指挥,拟反击侵沪日军。26日清晨,第2中队中队长石邦藩忽闻空中机声隆隆,他立即驾“容克”第7号四七式驱逐机升空迎战,奋勇拦截。日机见我机起飞拦击,于是采取了分散包围的战术,群起而战,向我机进攻。按空战原理,飞机应首先爬高,然后进行俯冲攻击。石邦藩为了阻制敌机对我机场的轰炸,不顾个人安危,首先扑向敌轰炸机群,冲散敌机编队,使之无法完成任务。结果,却招来在上空掩护轰炸机群的3架战斗机的围攻。石邦藩沉着应战,等待时机发射炮弹,先发制人。这时,一架日机进入射程,他立即开炮射击,稳、准、狠,日机中弹,火光四散,摇摇坠落于杭州湾外,其余日机仓惶逃遁。

左图:杭州笕桥中央航校大门;右图:学校的飞行生在精神标语前留影(资料图)

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及战机(资料图)

不久,9架战斗机又相继袭来,向我机发起攻击。“容克”第7号机又复与来犯之敌相持搏斗。一场激烈的空战展开了!石邦藩驾驶的“容克”四七式战斗机为双座,前后座以背相向,其武器前座为两挺固定式机关枪,子弹从螺旋桨的隙缝中穿出;后座则为旋转机关枪一挺,这种机枪上下活动的半径较大,左右移动的角度却只有30度,故飞机的左右两边为死角。石邦藩所驾飞机整个左右方和后方全无保护,暴露在敌机火力之下。一场激烈的空战,终因敌众我寡,难以胜敌,石邦藩的左臂被敌使用国际禁用的萨姆弹射中,身负重伤。但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忍着疼痛,负伤与日机周旋。他驾驶飞机,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时而直线上升,时而垂直俯冲,左右盘旋,死死咬住日机不放,伺机向日机开炮,终使3架日机中弹,其余日机逃之夭夭,从而保住了笕桥航空学校与乔司空军基地。杭州湾空战震惊中外,是我国空军第一次参加保卫祖国神圣领空的战斗,首创击落日机的纪录,石邦藩则为我国第一个击落日机的飞行员。

淞沪抗战中从杭州湾登陆的日军(资料图)

淞沪抗战中彻夜血战中的我军阵地(资料图)

石邦藩负伤住院,因左臂伤势严重被锯掉了,时人称石邦藩为“断臂飞将军”。

中国空军参加淞沪抗战虽然战果不大,而且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但对于推动和激励抗日御侮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苗族飞行员石邦藩发扬了高度的牺牲精神,浴血奋战,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