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个专业应用让长沙市民享受“智慧城市”生活
潇湘晨报
 
08-29 08:21

                          本报记者梁美兰实习生喻赛琼长沙、株洲报道

潇湘晨报记者梁美兰实习生喻赛琼长沙、株洲报道

潇湘晨报8月28日报道 “数字城市”,这个听起来貌似遥远的专业词汇,实际上已经悄悄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定位导航软件、微信计步器、城市交通调度系统……

支撑起这种“有智慧”的城市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庞大的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及其提供的海量地理“大数据”。地理信息“大数据”到底给民众带来哪些实惠?城市有效运行的背后运用到了哪些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相关部门一探究竟。

普查定位地下管线治内涝

8月26日,记者来到了国家第一批“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城市株洲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见证“数字地下管线”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几年前,株洲市的长江广场在暴雨过后常常出现“看海”的现象。2011年,株洲开展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开发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彻底摸清全市地下管线的“家底”。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地下管线科科长马力介绍,除了小区之外的约120平方公里地域的地下管线都进行了详尽的普查,并与国土部门的地理空间服务平台进行了叠加。

株洲的地下管线“家谱图”成型后,长江广场内涝的“罪魁祸首”很容易被找到。

“广场位于该区域排水系统的低点,排水管网相对周边较低,造成内灌。”马力说,此外,广场的管网迂回,排出不畅;排水篦和排水井分布不均,数量不足等问题也加重了内涝。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造,长江广场暴雨后“看海”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17个街镇分473个网格管理

8月27日,长沙市开福区网格化社会

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只需要坐在电脑前操作系统,便可实时处理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及在各处巡查的网格民情员反馈的信息。

开福区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首先将全区17个街镇共130个社区(村)合理划分为473个工作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管理员、民情员、监督员、治安员和党支部书记这5种基本服务力量。

根据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每天开福区网格民情员在大街小巷中巡查。一旦发现问题,民情员便通过手中的移动终端PDA设备将图片、问题描述等情况上报到综合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网格化社会管理还实现了“人”、“地”两库的融合。将人口基础信息中的户籍地、居住地、从业地等地理空间属性进行精确定位到地图上,达到了“以图管房、以房管人”。房屋建筑与居住其内人员进行关联,可实现“以房查人、以人查房”。

北斗卫星+基准站,车辆定位精细到车道

本报长沙讯 数字湖南,最为重要的大型地理信息基础设施之一,是湖南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简称HNCORS)。目前,该系统已经基本建成并部分启用。

在连接HNCORS的环境下,导航定位精度可从原有的10米提高至亚米级,使一系列基于高精度位置信息需求的服务和应用得以满足。

比如,基于亚米级的位置信息,可以将车辆精确定位到车道,实现对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占道、变道、超车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给交通部门的决策带来关键参考。

在地质灾害监测与应急救援调度领域,利用HNCORS系统可实现全天候24小时对滑坡、建筑物形变进行监测与分析,及时评估灾害风险。目前,专业从事北斗卫星导航设备研发的湖南中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发基于北斗卫星信号的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泥石流来临前几厘米的沙石位移可及时发现的功能将在一两年后用于相关部门的灾害预警和决策。

数读

167

2015年8月,湖南数字城市建设已在14个市州全面铺开,其中12个数字市州、5个数字县域通过验收。数字城管系统、人口管理系统、网格社会化管理系统、地灾应急系统等167个助力城市健康运行的专业应用在建或已投入使用。梁美兰喻赛琼长沙 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