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百岁老人田冬妹 爱做农活家务闲不住
团结报
 
08-27 10:24

团结报8月27日报道  这是一所普通的农家小院,木质的房屋,陈旧的木板,显示出其建造年代的久远。堂屋里黑色泥土地被岁月打磨得平整而光滑,与屋内摆放着简单的农具一同诉说着房屋主人的勤劳与朴实。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堂屋正中悬挂着的几幅牌匾和两幅新制百寿图。这就是永顺县青坪镇百岁老人田冬妹的住所。

古话说的好:“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寻百岁人。”田冬妹出生于1912年,今年冬天她将迎来103岁大寿。老人是青坪镇唯一的百岁老人,虽然已是103岁的高龄,但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还经常闲不住做些寻常家务和简单农活。

慈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孙

说起田冬妹老人,村里的人总是忍不住感慨与赞叹。除了老人的高寿之外,老人的坚韧与善良更是让乡邻们敬佩。

田冬妹育有2女1子,儿子杜文炎出生时田冬妹已经44岁。虽然家境清贫,但一家人却快乐合睦。

天有不测风云,田冬妹的丈夫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留下母子四人相依为命。年近五旬的田冬妹身兼父职,一肩扛起了整个家。白天,她在田地间挥汗如雨;晚上,还要点灯操持家务,常常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为了让儿子杜文炎上学,田冬妹种了好几亩菜,常常天不亮就挑起走上十几里的崎岖山路去集镇上卖。一天天,一年年,脚上走出的泡结成了茧,肩上磨出的印变成了迹,只为换取儿子读书的学费。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幼年丧父的贫家子弟能够读完初中实属不易,这让杜文炎常常感恩母亲的坚毅与明智,使得他成为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初中生。

后来,杜文炎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田冬妹也到了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谁料杜文炎的妻子又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年过7旬的田冬妹,又毅然担负起了照顾两个孙子的责任。那时,杜文炎在外操持农活,田冬妹就背一个抱一个,用那纤瘦粗糙的双手为孩子们织补出童年的温暖,佝偻坚毅的身躯谱写出慈爱的真谛。在田冬妹的悉心照料下,两个孙子平安长大。

孝顺儿子报母恩

杜文炎今年58岁,因为两个出嫁的姐姐年过7旬,现在田冬妹老人主要是由他来照顾。和母亲相依相伴几十年,杜文炎充满感激。他说,对他来说,母亲不止是给了自己生命的人,还是养育自己父子两代的恩人,孝顺母亲理所应当,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都有父母,人都会老,所以要孝顺,一代传一代。”

现在,田冬妹年纪大了,杜文炎为母亲烧饭洗衣,陪母亲散步说话,就像当年母亲陪伴自己长大一样,他说要陪伴母亲终老。

其实杜文炎的妻子去世18年里,别人都劝他找个老伴。起初是因为孩子年岁小,家里负担重,他不愿耽误别人,后来也曾多次有过成家的机会,但是高龄的母亲又成为别人介意的负担。杜文炎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放弃,他要用一个儿子最朴实的陪伴去报答自己的百岁母亲,让她安享晚年。

家风传承感动乡邻

在杜文炎的农家小院,每天都能听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唤一个头发微白的老人“佬佬”。“佬佬,你给客人倒水啊!”“佬佬,你的鞋坏了,妈给你补补啊!”

“佬佬”是当地的方言,是长辈对稚子的昵称。虽然杜文炎已是58岁的老者,已经做了爷爷,可是在田冬妹的眼里,他依旧是她含辛茹苦拉扯的小儿子。

杜文炎怕母亲住不习惯,就放弃到镇上与儿子一起居住,专心在老房子陪伴母亲。田冬妹时刻关心着儿子,看着儿子的鞋破了个洞,便熟练地戴起顶针,摸索着穿针引线,佝偻着脊背硬是把一双解放鞋缝了个妥妥当当。

杜文炎教导儿子还是那句话:“人都有父母,人都会老,所以要孝顺,一代传一代。”杜文炎的儿子、儿媳时刻谨记着父亲的教诲与祖母养育的恩情,只要有空,总会回来看看奶奶,给祖母买衣服,带她最喜欢的糕点,陪她看看电视、说说话。

杜家人四代同堂,母慈子孝的家风感动着周围的乡邻。作为村里最年长的长辈,每到新年,同族的男女老少都会来给老寿星拜年,表示对老人的尊重与祝福,同时让晚辈们感受一下杜家人孝顺的家风,沾沾老人长寿健康的福气。

不仅如此,今年夏天中南民族大学的研究生团队更是特地来到杜文炎的家中采访他与田冬妹老人,作为少数民族孝道文化研究的范例。田冬妹老人硬朗的身体,坚毅的品质,杜文炎习以为常的照顾,理所应当的孝顺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冬天,母亲即将迎来103岁的生日,而且是镇里唯一的百岁老人,杜文炎十分珍惜这一荣誉与福气。他说,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对百岁老人照顾有加,他会尽全力照顾好母亲,让其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