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共有乡村学校少年宫119所
团结报
 
08-27 10:24

团结报8月27日报道  曾几何时,少年宫只是城里孩子的“专利”。农村孩子的课外生活,只有学校里简易的健身器材及操场、篮球场。

如今,这一现象正在农村慢慢被改变。

2011年开始,中央文明办、财政部和教育部安排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拉开了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序幕。该项目第一年为每所项目校安排资金20万元,之后运转补助经费每所每年5万元。2012年起,湖南省文明办、财政厅、教育厅根据中央精神,依靠省级财政资金启动本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按照中央标准执行。

搭借东风好撑船。在中央和省里大力支持下,为最大限度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作用,州文明办、州财政局、州教育局在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下足工夫,选择了原有场所、设备、师资等资源较为充沛,又能辐射周边村居的乡镇中心学校作为承建单位,对申报、审核、验收、管理、考评等各项工作做了详细、严谨的规定,促进了少年宫活动经常性开展。

走进大山里的少年宫,舞蹈室中,孩子们徜徉在歌舞的海洋;刺绣室内,孩子们在穿针引线之间感受着传统刺绣的魅力;美术室里,孩子们亲手绘成的一幅幅素描、水彩画跃然纸上;手工制作室里,草编水车在孩子们手中神奇绽放……

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一专为农村孩子提供课外活动场所的平台,正承载着山里娃的明天和希望起航。

山里孩子的乐园

和小伙伴顶着烈日捉螃蟹、捕知了,打着赤脚嬉戏追逐……这曾是施学峰的全部暑假生活。

2011年暑期,施学峰的假期生活变了。在古丈县默戎初级中学的操场上,他和小伙伴们学着打篮球、踢足球,还跟着师傅练起武术。现在,小学刚毕业的他已是镇上有名的小拳手,经常在默戎苗寨旅游公司演艺场“献艺”。

这一切,都是默戎初级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他生活带来的变化。说起暑期生活,施学峰高兴地说:“现在假期更好玩了。”

正如施学峰所说,古丈县默戎镇和周边村寨的孩子在少年宫可以免费学习书法、绘画、手工,还可以打篮球、踢足球,也可以挑战棋艺,当然,这里还有专家级的传承人传授苗鼓和武术。每年暑假,少年宫开放的那一个月,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这,只是我州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州共有乡村学校少年宫119所。

我州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老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结合农村孩子的实际,注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设置了苗鼓、苗绣、摆手舞、打溜子、唱歌、扬琴、绘画、篮球、乒乓球、英语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项目。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免费学习,不仅使他们学到了新知识,更丰富了课外生活。

矮寨镇民族完小五年级学生刘诗怡选择了学习舞蹈。虽没有舞蹈基础,但从小喜欢跳舞的她在老师精心辅导下,通过一年的学习,现在跳起来有模有样。少年宫汇报演出时,她还和同学们一起登台演出。

如今,乡村学校青少年宫已然成为农村孩子的乐园。矮寨镇民族完小校长秧云峰这样总结:“学校的围墙围不住孩子们的心,只有用他们喜爱的活动,才能拴住他们的心,才能让他们更爱来校园。”

健康成长的摇篮

近年来,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广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民族历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孩子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塑造了学生的品格,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默戎镇初级中学副校长龙贤臣是少年宫美术辅导员,谈到孩子们的变化,他说,以前孩子们以为美术就是拿张纸画画,石膏像都没见过。通过少年宫美术活动,他们视野得到开阔,学到很多专业知识,不少学生毕业后还考取了美术专业。

“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会有些自卑,他们通过参加活动发现自己的特长之后,逐步建立起自信,反过来又会促进他们学业发展。”吉首市教育局副局长黄中原感受颇深。

通过开展少年宫活动,学校发掘培养出不少好苗子,学生们也取得累累硕果。龙梦琴、龙梦倩两姐妹就是从矮寨镇民族完小走出来的歌手,两姐妹将苗歌唱到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她们高亢嘹亮的歌声通过直播传进千家万户;默戎镇初级中学乡村少年宫“苗族武术”队参加贵州凯里举行的“中国苗族武术演武大会”,荣获拳术二等奖,并代表古丈县参加了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演出……

湘西大山中的留守儿童多,由于长期缺乏亲情关爱,不少孩子性格孤僻、自卑。

默戎初级中学校长廖斌至今对两件事记忆犹新:一次,一个孩子周末放学回家后,不愿跟年迈的奶奶在家,只身一人打着手电筒,走30多里山路从家里来到镇上网吧上网;一次,廖斌带着学生到城里参加考试,一个学生却不见了,大家找了一下午,终于在一条小河边找到了独自待在河边的孩子。

但是,随着少年宫活动的蓬勃开展,学生们有了更多锻炼、沟通的平台,长期做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少年宫心灵驿站辅导员文体菊发现,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明显提高,与大家的沟通也多了起来,学校开展展演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争相上台表现自己。

传承民族文化的沃土

走进矮寨镇民族完小,一排排木板上整齐地画着一面面“鼓”,从学校门口一直排列至教学楼前,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学校少年宫“苗鼓模拟训练区”,时任校长向邦松的创新之举。

当初,为解决人多鼓少的问题,向邦松想出“画鼓充饥”这样的绝招,用“模拟苗鼓”供师生们练习。当少年宫第一笔资金拨付到位后,向邦松立马购买了120面苗鼓,但这一排排的“模拟苗鼓”依然完好地保留在学校。

矮寨镇是个纯苗区,素有“天下鼓乡”之美称。学校少年宫注重将本地优秀的民族民间技艺引入课堂,以苗鼓为主线,以苗歌、苗绣、唢呐、舞狮、锣钹等民族民间项目为辅线,既打造出本校少年宫活动的鲜明特色,又传承了民族民间的经典文化。现在,学校的苗鼓队在当地小有名气,经常参加矮寨镇举行的各项大型活动。

与矮寨镇民族完小一样,我州的乡村青少年宫在活动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农村孩子的兴趣爱好、自身需求,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人文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除了设置音、体、美等常规项目外,还专门设置了一批乡土文化特色项目,加深农村孩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龙山县里耶小学40余名学生参加了秦简书法兴趣小组,学习用秦隶字体书写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保靖县水银小学开设了“土家摆手舞”和“土家打溜子”班,并编写了《土家经典文化———土家摆手舞及土家打溜子》专辑,作为校本教材使用。泸溪县武溪小学设立“踏虎凿花”等手工劳动项目,定期组织学生到传习所学习民间传统技艺。

为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学校和所在的乡镇党委、政府主动寻访周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文化爱好者、文艺骨干等,邀请他们定期来少年宫进行地方文化和民间技艺传承。

吴腊保是湘西苗族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吉首市寨阳乡中学,她给孩子们教授苗歌。因为苗歌没有现成的曲谱,为了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学会苗歌唱腔,吴腊保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制作了苗语版的曲谱。看着孩子们有模有样地一句一句学,吴腊保越教越有劲。她说:“我希望我的苗歌不要失传,我把苗歌教给他们,他们又教给下一代,让苗歌一代传一代。”

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在收获中前行。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乐园,放飞着农村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