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松山战役——江永抗战老兵讲述战役往事
永州日报
 
08-21 11:41

永州日报8月21日报道  在江永县允山镇回岗村,有一位参加过松山战役的老兵,名叫周椅成。今年他虽然已经92岁高龄,但对于这场特别残酷的抗日战争却记忆犹新。

守卫松山的日军几乎挖空了整座松山

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境内,雄踞怒江西岸,海拔2200米,山势险峻,沟渠交错,地形十分复杂。松山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地,素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1942年5月,协助英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日军沿滇缅公路趁势进犯我滇西地区,企图趁乱夺取惠通桥,越怒江天险,进犯中国西南大后方。他们预计不用十天时间,就能把日本的国旗插到昆明的上空。

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远征军采取果断措施,在部队撤退之后立即炸毁了惠通桥,从而把凶猛的日军阻止在了汹涌的怒江对面。于是,日军只好留在对面的松山安营扎寨。守卫松山的日军,是第56师团下属的113联队。这些来自日本九州福冈的士兵许多都出身矿工,他们用两年时间几乎挖空了整座松山,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工事之坚固让人难以想像。

周椅成说:“他们做了三道工事,第一道就是用砍倒的大树胡乱地横在外面,阻挡我军前进;第二道是用铁丝网,再吊起那个罐头盒,有人进去就“砰砰”地响,相当于向日军守卫部队报信;日本山上的暗堡还有探照灯,从那个上面照下来,看得一清二楚;第三道工事就是电网,通电之后,人一接近就被电倒。”

由于日军居高临下,再加上有牢固的工事,我军久攻不下。虽然有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中国远征军以绝对优势的制空权和火炮,把山头炸得只剩下了两棵松树,但对于山下的工事却仍然无济于事。

“打了两个多月,天天四点半钟开饭,六点多钟就出发,但还是没有攻下来。”周椅成显得十分无奈。

松山战役为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

“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和残酷,对于中国士兵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周椅成说,日军各个地堡前都倒满了中国士兵的尸体,周椅成虽然从死亡线上爬了出来,但也多处负伤。

“子弹从我的左肩膀上劈过去,劈掉了一块肉,还好,没伤到骨头。我右肩也中了一块弹片,手指头也被打弯了。”周椅成伸出至今仍然弯着的指头给我们看,并解开衣服,让我们看他双肩上的伤疤。他说,后来我军把指挥所搬到了前沿阵地,并调整战术,从外围着手,对日军一个地堡一个地堡地予以摧毁,再向山头的地堡逐步推进。接着,挖地道,埋炸药。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挖出了两条地道,从地下延伸过去,距山顶日军堡垒30米处,修筑了两个炸药室,足足装进了七吨半的炸药,1944年8月20日上午9点,松山日军堡垒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

“这天终于放了一个大炮仗!”周椅成说,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中,中国军人拼死冲了上去。直到9月7日下午5点,历时120天,中国军队终于夺下了松山。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官兵阵亡8000余人,日本守军除个别人化装突围外,全部战死,死亡超过1200人。松山战役成为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重大战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松山战役结束后,周椅成升任排长。回忆起自己的抗战生涯,周椅成有很多感触。他说,日本鬼子在烧杀掠抢,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尽管如此,中国军队抓到他们以后,还是善待俘虏,没有虐待他们。“我们抓起他,还要给饭给他吃,他们的待遇比我们都好些。”周椅成说。

老人身体健康,喜欢打字牌

炎热的夏天,一场大雨让江永县回岗村变得有些凉爽,我们到达周椅成家的时候,他单门独户的房子大门紧闭。有村民告诉我们,老人家可能到别人家里打牌去了。老人特别喜欢打字牌,思维清晰,有些年轻人都打不过他。不多会功夫,他的大儿子周德湘果然从牌桌上把老人请了回来。

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单棉衣,拄着一根拐棍,背驼得特别厉害,走起路来我们几乎看不到他的面孔,但走路的速度很快。他说,这件棉衣是他春夏秋冬都会穿在身上的,但身体特别好,虽然已经92岁了,“除了感冒,至今也没得过其它的病。”周老说,他每天除了打牌,还会经常走七八里路上街去赶集,偶尔也会去两个女儿家和外甥女婿家走走。只是最近两年耳朵越来越听不到了,背也驼得非常厉害。但是,老人还是喜欢一个人做饭吃,自己砍柴自己做饭,自己挑井水喝,“以前挑一担满的,有八九十斤,这两年只能挑半担了。”平时,他喜欢一个人炒菜,一个人吃饭,每餐喝二两米酒,自得其乐。逢年过节,两个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都会凑到一起,来陪他过节,气氛也就热闹了起来。老人还有一块菜地,种了豆角、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每次种菜的时候,老人都会唱起一首遥远的抗日军歌,歌声在菜地里盘旋、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