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8月20日报道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1945年8月21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也就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天后,侵华日军派出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飞赴湖南芷江,交出日本侵华兵力分布图,并在日本投降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此后的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军,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可以说,经常被人忽略的芷江受降,是二战中国战区对日受降的起点,拉开了中国战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幕。近日,本台记者赴芷江实地寻访,拨开历史烟云,铭记胜利时刻。
1945年8月21日,一架日军降机降落在湖南西部山区的芷江机场。按照中方要求,日本派出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一行作为投降代表,于8月21日至23日参加芷江的受降仪式。
此前不久,也就是8月15日这天,日本天皇发布了无条件投降诏书。89岁的刘道明老人,当时在芷江机场航空第9总站无线电区台当报务员,第一时间获得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至今,他还清晰记得当时芷江城里的欢庆场面:“我们几个年轻人抬着大收音机就满街转,东街到西街到南街到北街,就这么转,反复播送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街上那个热烈场面哟,那真的……那种热情、那种高兴,欢呼啊,拥抱啊,特别是放了好多炮竹,第二天看是厚厚的一层。”
刘道明没有料到的是,6天之后,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就来到了他所在的芷江小城。由于刚刚入伍军阶较低,刘道明没能看到受降的现场。不过,位于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去年7月公布了一段原始视频资料,忠实记录了70年前中国战区开始接受日本投降的场景。视频里,日军飞机降落在芷江机场后,今井武夫一行分别坐上4辆插有白旗的美式吉普车,向受降会场驶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指出,当天受降仪式上最受关注的,就是日方交出了侵华日军兵力部署图:“在受降过程中,日本投降代表交出了整个侵华陆海空三军的兵力驻扎情况,它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一个标志。”
按照中方要求,侵华日军代表还签字接受了关于日本投降的详细命令备忘录。当时,受降会场设在芷江七里桥一座鱼鳞式板房内,这里原是中美空军招待所。名不见经传的芷江为何会成为“受降城”?对此,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认为,这一决定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吴建宏说:“一是芷江拥有远东第二大机场,占地4282亩,由陈纳德督促修建;二是芷江机场在抗战中发挥巨大作用,成为阻止日本进犯西南、占领中国最重要一道屏障。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日本分三路进犯芷江结果完败,这里是我们的转胜之地;三是芷江驻有220个军事机构,给日本投降代表心理上的压力,他们必凛于中国军人之实力;四是芷江是前方之后方,后方之前方,给受降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让日本人体会到日落芷江的滋味。”
芷江受降主官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他主持受降仪式的是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中国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准将也参加了受降仪式。美方代表的出席与见证,说明芷江受降,不仅是中国抗战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的胜利。谈到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副馆长钱锋认为:“中国是远东反法西斯战场中一个很主要的陆上战场,八年抗战日本仅在中国战场上阵亡的士兵达到41万,是除美国之外给日本造成伤亡最多的战场。更重要的是,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绝大部分力量,最高时有90%,平常保持在70%。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盟军节节败退的阴影下,中国的坚持与反击一个是士气上的鼓舞,一个是实际延缓了日本的进军速度。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成为其后方的物资人力基地,太平洋战争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无限期延长。”
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历史性事件,1947年8月30日,当时国民政府在芷江修建了一座“血”字造型的受降纪念坊,它被誉为“中国的凯旋门”,象征着中国人民用三千五百多万同胞的鲜血才换来了胜利,警醒国人永远不忘血的教训。
战争的惨痛经历,愈发显现出和平的珍贵。对此,抗战老兵刘道明感触尤其深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是痛苦、灾难与不幸。只有我们亲身经历战争的人更能体会到,胜利的不易、和平的安宁。”
从2003年开始,在芷江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等人的努力下,芷江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和平文化节,邀请几十个国家的政要与友人、美国飞虎队员及家人聚集一堂,共叙战斗情怀,共话和平友谊。
2010年9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总统卡特参加了第四届国际和平文化节,他在开幕式上动情地说:“我们今天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和平的来之不易。芷江的确是一个最好的地方来举办和平文化节,因为在这里我们结束了日本对中国的占领。当前中美两国存在一些分歧,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不同形式的政府。但是我认为这个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是,和平是解决争端的最好办法。”
近年来,芷江与美国、法国多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芷江受降纪念馆也与美法多个二战纪念馆结为友好馆,共同传承二战中结下的情谊。谈到这些努力,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说:“我们抗战就是为了维护和平,争取和平,和平不是白来的,是中国军民通过血与火的拼搏抗击才得来的。这种文化不仅仅属于芷江,是属于全人类,共同来沐浴和平的阳光。”
战争结束之地,和平冉冉升起。从“抗战文化”到“和平文化”,从“受降名城”到“和平之城”,芷江,这个湘西小城,既见证了当年二战同盟国并肩抗战、并肩受降的历史,也承载着延续战斗情谊、共创和平世界的美好期望!(记者 盛玉红 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