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发现长沙会战炮兵阵地新址
长沙晚报
 
08-11 15:42

制图/王斌

长沙晚报8月11日讯 昨日上午,原长沙炮兵学院院长谢后齐先生来到岳麓山上,根据他的判断,岳麓山古炮台和73军墓附近的遗迹是当年长沙会战时的炮兵阵地。

抗战时期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当入侵湖南的日军进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布下的“天炉”中时,布阵岳麓山间的大炮喷吐“天火”,焚烧入侵的日军。在这场会战中,中国军队奋力守卫长沙城,造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大捷。但在这次会战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炮兵阵地到底在岳麓山哪个地方,却一直没有定论。昨日,记者和年已八旬的炮兵专家、原长沙炮兵学院院长谢后齐先生一起登上岳麓山,找寻遗失在历史烟云中的炮兵阵地。

地点:赫石坡73军墓上方

“防御工事”实为榴弹炮阵地

基层文物单位曾报告,湖南师大附近赫石坡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上方,有一处疑似抗战时期的“防御工事”。

昨日上午,记者和谢后齐先生一起来到这处人所不知的“防御工事”。拨开赫石坡山腰疯长的草木,谢后齐惊呼,这处所谓的“防御工事”竟是他久寻不得,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岳麓山重炮阵地。跨过用乱石平整垒起的数个台阶,前面忽然出现一个“大坑”。“大坑”两面分别有壕沟向左右两面延伸。

谢后齐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基本可肯定,这处地方绝非“防御工事”,而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发挥过极其重要作用的重炮阵地。具体来说,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岳麓山曾装备有两门德国制造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这里肯定放置有其中一门。谢后齐称,这样大口径的榴弹炮,从赫石坡上方发射炮弹,可飞越坡子街上空,飞出15公里,直接飞到今长沙东二环的荷花园。

谢后齐指着面前那个深达1.7米的“大坑”说,这是炮床位置。炮床左边壕沟是弹药掩体,右侧挖有人员掩蔽部。当初,这门榴弹炮,经拖曳上山后,挖开山体,将炮放置于炮床之中,再在炮口前砌起面层层石头阶梯,以防榴弹炮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使炮口前位置坍塌。

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在长沙东南方阿弥岭设置司令部,估计就是赫石坡上的这门大炮“轰”的一声,把日军司令部一炮击毁。后来,日军司令部一连搬了六次家,结果六次都被岳麓山重炮轰塌。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长沙市正在赫石坡修建岳麓山抗战文化园,其实,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这处炮兵阵地,最值得修复。

不过,谢后齐先生也有一个疑问,榴弹炮是不可拆卸的,当年中国军人是怎样将这门大炮拖到此处炮兵阵地的?或许也有一种可能,为让这门重炮发挥最大威力,不管付出任何代价,作出任何艰辛努力,英勇的中国军人,也一定会想方设法,让这种近两米宽、5吨重、装有铁质轮子的榴弹炮最终放到它应该放置、能发挥最大作用的炮位上。

地点:岳麓山“古炮台”

“古炮台”标识上方应为山炮放置处

就在赫石坡73军墓榴弹炮阵地的上方,能够攀爬到可俯瞰长沙的观景台,而在观景台后侧,有一处古炮台。岳麓山老居民一直传言,此处曾为抗战炮兵阵地。

此处是否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炮兵阵地?人们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此处设置火炮,炮口面对的方向是岳麓山后侧望城坡,似乎不太可能。

但谢后齐在岳麓山管理处文物科胡滔滔带领下来到此处,谢老却连声称,此处若设置火炮,绝对是一处极佳的遮蔽炮兵阵地。这里处于山脊背侧处,若放置火炮,当为当年中国从瑞典卜福斯军火厂(德国克虏伯军火公司子公司)进口的卜福斯m30-70毫米山炮。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用大石头镌刻“古炮台”标识的地方,应为炮兵阵地弹药放置处,而上方一个并不宽敞的小坪,则是卜福斯山炮放置处。炮管仅一米多长的卜福斯山炮炮小灵活,有“哈巴狗”之称,放置于山顶背侧处,可进行圆周射击。卜福斯山炮虽处山顶背侧处,通过指挥所,完全可以对长沙城进行间接瞄准射击,其射程可达黄土岭一带。更重要的是,火炮最大的敌人,是敌方炮火轰炸。此处炮兵阵地极其隐蔽,谢后齐认为,此地设置为炮兵阵地,定为“行家”高手所为。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连续被中国军队布置在岳麓山的重炮轰击,吃尽苦头,日军于是不断派出轰炸机,却一直没能找到长沙炮兵阵地。岳麓山顶的中国炮兵故意用一只靛桶伪装成一门大炮,日军飞机连续投落数十颗重磅炸弹,自以为炸中目标,但他们哪里知道,岳麓山的炮火仍然在发挥着打击侵略者的作用,山上火炮将黄土岭、修械所、韭菜园、圣经学校、杜家山、湘雅路的日军炸得溃不成军。

当年,在火线上采访的《阵中日报》记者称:“我们是一个科学落后的国家,一切现代化的装备,都不及敌人。过去我们作战单凭将士们用血和肉对抗敌人的钢和铁。步炮协同作战而收获巨大效果的,应以第三次长沙会战为始……”

地点:原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上方

设置炮兵阵地可能性不大

胡滔滔可称岳麓山的“活地图”,他认为原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上方一处名为“大黑板”旁的空地亦疑似炮兵阵地。

从穿石湖往南上消防道,谢后齐来到“大黑板”附近,对周边地理不停观测。以他对火炮放置的专业知识,他认为此处离山底最近,似可放置苏联援助的m1900/30 76.2毫米野炮,但亦存在两大疑点。这种大炮炮身奇重,但此处道路狭窄,坡度甚陡,运上山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在炮位左侧有块巨大的“大黑石”,射击面不宽,并非布炮理想位置,在此处设置炮兵阵地,可能性似乎不大。此外,此处离上述两处炮兵阵地甚远,不便指挥。像古炮台和赫石坡所设立的炮兵阵地,其距离实际较近,仅存在高低差,而当年炮兵指挥所则极有可能设置在观景台一带。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的其他几处炮兵阵地,似乎亦可在此处附近寻找。

谢后齐告诉记者,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炮兵擅长集中优势兵力,虽然炮不多,但用得灵活,加之战前准备充分,步炮协同,创造了中国炮兵在抗战期间对敌的典范之作。(记者 石祯专 余劭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