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化大山深处 寻访九旬抗日老兵
红网娄底站
 
08-07 14:49

抗日老兵纪念章

(抗日老兵纪念章)

抗日老兵廖贻藩

(抗日老兵廖贻藩)

红网娄底站讯(特约记者 邱向明)8月14日,对于新化县天门乡退休教师廖贻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他和新化另一位健在的抗战老兵将去长沙,代表新化抗日老兵,参加2015年湖南长沙抗战70周年纪念老兵重返战地计划,并接受后辈敬礼,缅怀抗日先辈,感受抗战胜利带来的荣耀。

抓壮丁断读书路 行程90公里参加宪兵十九团

廖贻藩今年91岁,出生于新化县天门乡凉风村,一生充满传奇。尽管已九旬高龄,廖老还是耳聪目明,脸色红润。穿着轻便的跑鞋,完成20公里的徒步任务,是他的每日功课。

在土坪村的风雨桥边,他停下了脚步,和记者聊了起来:1943年12月,初中毕业后回家的前一天,我的父亲被土坪村保公所用绳子捆绑,送到了横阳的白枫岭,离凉风村55华里,当天中午我在家里吃了点中饭,往白枫岭跑,天黑才到白枫岭,看到乡长,一问,才知道父亲送到新化县城去了。在白枫岭住了一晚后,第二天清早往新化跑。通过熟人找到了招兵连,交完84块银元后,父亲才放出来。因为抽壮丁的事,家里卖掉了大黄牛和300斤的猪,还借了一些钱,才还清84块银元的帐。那年他家没有过好年,他也没法去读书了。

于是他准备闯荡江湖。1944年古历2月,从天门出发,到文田、鸭田,到罗洪,经龙溪铺,转到宝庆府,行程90公里,走了2天,报名参加了四川成都的“宪兵十九团”。

与日军对战40余个日夜寸土不让

1944年的10月,在湖南占领区的日军,意图进攻湘西,打到重庆去。参加74军干训班训练的廖贻藩,在芦溪军训。这期间,廖贻藩跟美国人学习了英语和兵器知识,这为他以后回家乡担任英语教师提供了条件。

1945年4月,日军大举向湘西进攻,国军74军在湖南的武冈、石下江、洞口等要点都建立了牢固的防御阵地,沿河或公路两旁的制高点都挖了战壕。芷江机场的侦查机四面盘旋。

“日军成为了缩头乌龟,白天不敢露面,只敢在夜间偷偷摸摸行动。我也由团部调到了前方阵地。”廖贻藩回忆,一七零团三连的一位排长在夜战中牺牲,我军在阵地上驻守了40多个日日夜夜,寸土不让。

回归故里 家乡从教

1952年,廖贻藩从东北辗转回到天门乡自己的家乡。见到了久别的妻子和父母,开始参加当地土改复查、办夜校工作。后来又担任学校教师。1958年,廖贻藩当上了天门乡白泥坪的小学老师。1977年,天门中学缺少英语老师,当时的公社书记要他来教英语。

退休后,廖贻藩回到天门乡凉风村,过着朴实平常的日子。随着年纪的加大,更多是生活、对尘世有着深层次的感悟,不变是对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包括有所的一切,充满着无穷的爱。他没有对任何人讲,他是一位抗日老兵。

到了80多岁后,廖贻藩最多时间用在是看书、写自传上。5万字的自传写好后,就开始他的“长征”——从自家凉风村出门步行,到天门乡的天门坳返回,每天20余公里,风雨无阻地锻炼身体,无论寒暑,带着雨伞,也带着午餐。就这样,一位隐藏数十年的抗日老兵,一直在走自己的路,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