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8月6日讯 (分站记者 龙宪智 袁公湘)为了纪念湘西会战胜利70周年,绥宁县委、县政府决定编写《湘西会战在绥宁》一书,由县党史联络组和县党史研究室共同承担史料的采集任务。采编组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一批中日湘西会战的珍贵史料。
1945年4月,日军为了夺取芷江机场,爆发了中日湘西会战。该战虽然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但不知什么原因,直到45年之后,才由湖南省政协组织洞口、黔阳、绥宁、溆浦、武冈、芷江、隆回7县文史委员会写出完整资料本。限于多种原因,当时未做全面的战地调查,致使许多重要的史实被遗漏。
绥宁县是湘西会战的主战区之一。县境北部是正面防守部队第四方面军第74军第58师防区,最北端的金屋塘则属于该军第57师防区的一部分。县境南部属于南翼防守部队第三方面军的防区。武阳则是两个方面军的结合部。1945年4月28日,被日军115大队占领后,第三方面军第94军第5师奉命夺回,遂发生武阳之战。此外,县境还发生过梅口之战、茶山之战、金屋塘之战,共计4次战斗。其中武阳之战规模最大,被湘西会战总指挥何应钦誉为“开湘西会战胜利之先声”。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湘西会战在绥宁县境的实况,采编组深入当年战场所在地关峡、武阳、白玉、唐家坊、瓦屋塘、水口、金屋塘7个乡镇,召开了13场座谈会,约集或上门采访了65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7岁。为了慎重起见,对于非常重要的事实,采编组回访了2至3次。与此同时,采编组还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收获颇丰。
一是发现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珍贵史料。例如,日军第20军68师团58旅团在武阳会战失败以后,115大队大队长小笠原率领残部40余人抄小路向武冈县花园逃窜。因担心被人发现,到达花园后,竞惨无人道下令将为他们带路、挑担的18名百姓全部用刺刀杀死。小笠原残部急于跳窜,有3名群众身负重伤生还。其中,当时还是13岁小孩的李宗开至今尚在人世,今年84岁,他向采编组回忆这段惨痛经历时仍然泣不成声。
在绥宁茶山会战,双方打得最惨烈的时侯,日军组织66人的敢死队,在大队长村井少佐亲自率领下,乘夜偷袭我方阵地铁鼎坡。我方军队早有准备,将偷袭之敌全歼。我方军队也付出沉重代价,78人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老百姓协助部队打扫战场,将中日战死人员分别埋在新挖的2个大坑中,并且面对面立了石碑,中方碑文为“威德巍巍永垂不朽”;日方碑文为”倭寇永世跪拜”,寓意让日寇之魂永远向中国烈士跪拜赎罪。
在金屋塘会战前夕,中方74军57师170团在该乡石坳和长垅湾设置包围圈,日军第20军第116师团第120联队一部钻进口袋之后,打了一场成绩辉煌的歼灭战,共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量枪械。但如此重大的胜利,原有资料竟一字未提,实在遗憾。此外,还发现县内多支地方武装主动协助国民革命军抗日歼敌,一些地方富户主动打开仓门,慷慨为绥宁县抗日军队提供粮食等。
二是发现原有资料许多有误的史实。日军34师团主力217联队侵入绥宁县境武阳,在绥宁地方史志中都记载为从武冈县境翻越黄茅岭进入绥宁县境。此次经多方考证,该联队在新宁县城会合第20军第58旅团以后,同时从绥宁梅口入境武阳。
在武阳指挥作战惨遭全军覆没的日军115大队长小笠原率残部逃窜时,被我军打死的地点有误。以前所有资料(包括日本自编资料)都载为泡洞,此次实地采访并查看现场后,确定为石坪与泡洞交界的分水坳。
此前绥宁县史料认为,参与梅口之战的我方作战部队仅为国民革命军44师132团。经考证后,还有国民革命军130团。
三是发现一些尚待查清的史实。据茶山之战的主战场水庙村老人反映:战斗中,我军打死日军一个大官。日军把死者抬回驻地上龙头后,在紧张的战事中还为他做了佛事,然后强抢老百姓的棺材,把他独穴安埋。采编组怀疑死者为217联队长木佐木清次大佐。理由是现有资料记载,在这次战斗(帽子山战斗)中,217联队被全歼,只有20余名伤员当了俘虏,其中虽有一名军官,却是个少佐,木佐木清次大佐的下落不明,现有资料又只字未提。
四是实地踏勘战场时,在关峡苗族乡梅口村观山头的山顶发现了保存非常完好的环形作战工事,战壕、交通壕、机枪掩体、储兵所等一应俱全,令全体采编人员都非常惊讶。这些工事,是当年我方第三方面军第26军第44师第132团,阻击日军第20军第68师团第58旅团进攻时所用工事。70年来,所有工事依然保存得相对完好。将这批工事开发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