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喷薄的临澧文化旅游
常德日报
 
08-05 17:11

常德日报8月5日报道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首先要有资源,资源的灵魂是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资源就等于没有灵魂。这种有鲜活灵魂的资源是一个地方特别突出、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精髓。这种精髓是历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她代表着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最高成就。整合好这些文化资源,把她转化成朝阳产业,是新时代建立文化旅游新常态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常德的文化旅游,无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桃花源应该是常德文化旅游的龙头,那么,常德文化旅游的龙尾在哪里?众多历史的和近代文化遗产证明,常德文化旅游的龙尾应该在临澧。

临澧自古歌山画水,钟灵毓秀,早在10万年前,就有先人繁衍生息,留下诸多历史遗产。

临澧素有楚文化的发祥地之称,历史遗址星光灿烂。据考古统计,临澧现存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遗址、遗城1000多处,楚墓群12处,楚墓20余万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等楚物万余件,不少制造精美的稀世之宝填补了国家文物库空白。如:位于临澧澧北平原的邹家山遗址,方圆十公里,演绎了人类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客观地记录了人类从高山转向平原的变化过程,已经引起了加拿大、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古学者的浓厚兴趣,1997年被省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蕴藏楚文化的九里楚墓群,方圆150平方公里,约有楚墓107余座,星罗棋布于山峦之间,其中99座诸侯级的封君大墓,40余座楚国国王大墓,均建在山峦之颠,其工程浩大,气势恢宏。1980年,省考古研究所配合中国考古学会挖掘的一座国王大墓,其规模比长沙马王堆一号墓还大一倍多。出土文物尽管被盗,仍有300余件,件件皆为珍品,许多还是国家首次发现。再如:望城乡的宋玉城、宋玉庙、宋玉墓等遗址。楚文化代表人物宋玉,一生坎坷,与屈原一道创作出万世经典《楚辞》,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中国文学之祖”。宋玉2000多年前在临澧望城乡生活了三十多年,他居住的宋玉城如今完整的城门、城墙、哨台等遗址和护城河,还在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望城看花山上依稀印有宋玉看花赏花创作《九辨》的脚印,放舟湖留着宋玉下湖荡舟的身影,古城址和河坡到处可见战国时期的器物碎片。自汉唐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访古探幽,寻芳摘翠,留下了诸多咏赞诗篇。

临澧古为荆楚之域,人文佳话历代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千百年来,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文臣武将、仁人志士,可谓地灵人杰,英雄辈出,人文荟萃。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古代诞生了率兵平乱的楚左司马,被后人称之为“自古忠孝第一人”的申鸣;晋有在石墨山用石代墨读书,成为一代名相的车胤;唐有在伏牛山哦句平台、流芳百世的诗人李群玉;元有著写华章《道源桥记》的太守揭曼硕;明有著书立说而世代传诵的两尚书李充嗣、李如圭,还有,临澧官亭刻木山刻木娘娘的和丁兰事亲的故事,是历史上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到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这里诞生了跨越两个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勋林伯渠;民主革命先驱、著名军事家、思想家、孙中山总统府代理参军长、陆军上将林修梅;驰名中外的杰出女作家丁玲;著名诗人黄道让、黄右昌;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农史学家辛树帜。他们那种气吞山河的豪情壮举、惊天纬地的雄才大略和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光照千秋,美誉远播,激励后来者。这些人文资源,只要下力挖掘开发,必然会对游人产生共鸣,令人敬仰和传颂。

临澧古处云梦之野和巴楚之地结合部,佛道文化源远流长。临澧山峦起伏,过去人们祈求平安吉祥,多财多福,寻求精神寄托,纷纷在山上修庙建寺,顶礼膜拜,于是积淀了许多山的传说和丰富的寺庙文化。据清时《安福县志》载,临澧较有名气并有来历的山约200余座,至清末有庙、庵、寺、宫等120余座,其中太浮山大庙最为著名。相传太浮山系黄帝时浮邱子炼丹修道而得名,太浮山大庙位于太浮山第一峰之颠,始建于汉代,盛于唐宋,元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日军飞机轰炸。太浮山为洞庭湖福地之首,从宋元时期起,成为洞庭湖周围的岳州、澧州、郎州、益阳四府28县朝三山(临澧太浮山、桃源桃花源、慈利五雷山)之第一山。太浮山有九庙、八庵、五寺、二观二十四景,景景各异,景美如画,系佛、道两教盛地,民间相传九省朝太浮山盛况,香火旺盛达二千多年。如果我们对这些山庙佛道文化挖掘整理和开发,必能吸引游客慕名探访旅行。

临澧地质呈第四纪冰川地质地貌特征,洞穴景观美不胜收。经过亿万年地壳运动和风化演变,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洞穴群。目前,我县已经探明有大小洞穴300多个,尤以官亭溶洞群最为壮观,其洞群之多,品位之高,景色之美,为国之瑰宝,对旅游开发具有独特的魅力。1988年临澧组织有关单位联合对官亭溶洞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官亭纵横数十里,山山有溶洞,洞洞有景观,形成了无数雄伟壮观的溶洞群。如青龙洞,洞长数十里,深约四五层楼房高,并与大、小观音洞接连相通,组成溶洞群,其景色胜似仙境,俨若地下龙宫,钟乳石柱、石笋、石状,呈吼狮、罗汉、仙人、宝莲宫灯、音乐器皿、桌椅沙发等一应俱全,且造型奇特,颜色各异,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洞内景观具有大、多、密、奇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旅游观赏价值。另外还有黎家洞、韩家洞等洞群风光绮丽,各具特色,有的洞群不仅景观琳琅满目,而且还有旧石器时代、先人留下来的非常珍贵的石床、石斧和许多打匝器等文物遗存,这些洞穴珍贵文物遗存,有力证实了临澧是远古时代人类高频活动区,是一座研究长江流域文化的宝库,亦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航空、陆路、水运,使临澧县交通区位优势日渐显现。临澧县陆路直达长沙230公里,距桃花源机场仅60公里,通达东西南北的常荆高速、安慈高速纵横穿境而过,即将兴建的合口码头将使临澧通江达海,石长铁路复线将进一步提高临澧的客货运力。处于陆海空立体交通下的临澧文化旅游业,必将呈现出相对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

临澧文化底蕴丰厚,潜力巨大,有发展国内文化旅游独有的资源优势,即全国最大的楚城、楚墓群在临澧,中国文学(楚文化)之祖在临澧,湘北“三山”之首二十四景在临澧,还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溶洞群在临澧。根据旅游开发规划,认真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突出临澧旅游资源特色,尽早启动临澧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高质量地打造一批旅游景点精品。比如,我们可在九里楚墓群天子级大墓口建一座实景博物馆,在双峰垭建一个“观墓台”,让游人观赏出土棺椁文物;眺望巍峨的楚墓群,便可想象当年楚国王室出殡时旗幡蔽日、车马浩荡、笙鼓喧天的壮观景象;瞧着伏牛山上成千上万只白鹭低空飞翔,与沉寂的墓群动静结合,浑然一体,别有一番情趣。如果有序开发,建设成景区景点,这些地方就一定会成为国内旅游新的项目,新的亮点,新的知名品牌。

如何做大做强临澧文化旅游,当务之急是重视临澧楚文化遗迹遗址保护和考古发掘。湘北澧阳平原楚文化遗迹遗址尤以临澧境内规模最大,最为集中,建议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鸣城遗址”、“九里楚墓群”的考古发掘予以支持,尽快落实拟议中的在临澧县新安镇古城村(原申鸣城王宫所在地)建省级考古基地规划的落地;支持启动“九里楚墓群”保护规划以及技防设施规划;适时编制“九里楚墓群”楚文化遗址博物馆规划,并尽早付出实施。

“宋玉城遗址”是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议组织编制“宋玉城”保护与开发规划,重点做好“宋玉城遗址”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做好“宋玉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支持指导地方政府挖掘研究宋玉文化,编纂出版宋玉历史文化丛书,加强宋玉历史文化的宣传与展示;整理修缮宋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遗存。并在此基础上,省市县联手打造宋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响以宋玉城为主体的楚文化旅游品牌。

常德的旅游龙头在桃花源、柳叶湖。如果游客从桃花源起游,经常德市区游,进入临澧,先游太浮山佛道文化,观二十四美景,到宋玉城凭吊中国文学(楚文化)之祖宋玉,瞻仰林伯渠故居,参观丁玲生平展和临澧历史人物展,再到九里楚墓群,游楚墓博物馆,接着到官亭观赏溶洞群,然后游览澧县、石门景点,形成统一的精品线路,不仅能增强常德旅游整体营销合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丰富游客旅游项目和内容。每个旅游景点还可配套临澧地方民俗文化项目的服务,比如澧南山歌小调、地方花鼓戏、九澧渔鼓、曲艺说唱和民间灯艺等,一定会让每个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目前,全市周边县(市)旅游业如火如荼,像桃花源独领风骚;柳叶湖客流如潮;鼎城花岩溪、石门夹山寺、壶瓶山显露生机,澧县城头山、安乡黄山头也开始接纳游客,而临澧地处常德腹地,一些重要的旅游资源还“养在深闺人未识”,显得极不协调。近年,常张、常荆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安慈高速也正在开工建设,给临澧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