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邵阳站8月5日讯 (记者吴珺廖智勇)有一座距邵阳市洞口县县城33公里的边陲小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是从90年代起,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走出小镇,走向了有更多发展空间的城市,导致大量的农田被抛荒,于是昔日肥沃广袤的土地上长出了一丛丛茂盛的野草。8月4日,记者来到了美丽的醪田镇杨花村。
农民“CEO”尹华山和儿子、村长、村干部们一起开会(左3尹华山)。
无业农民一把锄头一把铲子“挖”出1里盘山路
现在的醪田镇杨花村因盛产柑桔、红薯而出名,有着年产近千吨的柑桔产地,又有全县闻名的粉丝加工基地,这里的手工红薯粉丝以口感好,久煮不烂享誉远近。但是以前的醪田镇可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当时有一句俗语说的是“嫁人绝对不嫁杨花郎”,意思是说不仅是外面的闺女不愿嫁进来,连本地的闺女也一直想嫁出去,由此可见杨花当时的贫困。
尹华山手持残疾人证(原名尹华山,但残联办证时办成了尹华金),他近视1200度,摘掉眼镜基本看不见。
在杨花村有一个名叫尹华山的中年人,1964年出生,今年已经51岁了。当年他读到高一后,由于意外摔断了手便辍学在家,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开始自暴自弃,每天坐在家里哭,就这样视力急速下降,最后近视达到1200度,也就是说如果不戴特制的眼镜就完全看不见。就这样,由于眼睛的残疾,尹华金一直无业在家,当时的杨花村根本就没有什么现代化种植手段,看到父母为了生计一把年纪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他很心疼,就在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一定想要改变现状,让生活逐渐好起来。
从1997年起他承包村里的园艺场,成为了第一家种植柑桔的专业户,那个时候的他第一次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于是他每天干劲十足,一天24小时他基本上有3分之2的时候呆在园艺场。
终于尹华山的心血迎来了丰收,但是面对满枝的柑桔,他又犯愁了!因为道路不通,大量堆积的柑桔一直运不出去,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他看着辛苦种出来的柑桔烂在地里,尹华山急的上火,嘴里长出一串火泡。
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尹华山着急的是就算今年的柑桔没有销售出去,那明年呢?如果不解决路的问题,就永远打不开柑桔的市场。就在这骑虎难下的时刻,尹华山一咬牙决定自己修路,当时没有一个人帮他,他每天只能一个人挖地基,一个人挑土,一点一点像“愚公移山”似得,居然修成了一条长达1公里,宽3米的盘山路!
2008年修好的大桥。
10年“乞讨路”,农民血汗筑就大石桥
路修好后,柑桔也逐渐打开了市场,生活渐渐好起来了,但是也正是这个时候又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正在尹华山的脑海中萌芽:要修一座现代化的、牢固的大桥。
因为从杨花村通往村外之间有一座小桥,由于年久失修,桥基变得松动,每次村里人挑着担子过桥的时候,都会心惊胆战,而且小桥根本无法过车,所有的东西都得人工挑过。这么多年,村里人人人过桥都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只有尹华山产生了这个想法。
于是尹华山又开始“奔波”了,但是这次的大桥可不像之前的盘山路那样简单,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修得成的。尹华山开始了10年漫长的“谋划”,他每天走家串户、向政府寻求帮助,向社会发出呼吁......
说到这里时,尹华山不禁有点自豪,就是因为这种近乎于“化缘”式的筹款,才筹集到了150万元,这在当时的杨花村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尹华山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促成了这座有着50米长,3.5米宽的大桥建成,其中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大桥修了1年多的时间,尹华山永远记得,当大桥于2008年4月20日开始通车那天,年近50的他像个小孩一样在桥前兴奋得手舞足蹈。
洞口县醪田镇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
昔日山村矮矬穷摇身一变成洋气“CEO”
村支部书记尹爱国说:“尹华山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果然,2011年,由于目睹了大量土地抛荒,他一下承包了两个村里300亩土地,当时家里每个人都反对,尤其是妻子。
但是尹华山认定的事情,没有人能够阻止的了,他瞒着妻子偷偷从弟弟和亲朋好友那里借,再加上银行贷款一共筹集了近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不得不说,尹华山的眼光出奇的准,基本上他看好的每件事情都会成功,虽然成功的背后是大量的血汗。经过3年的努力后,尹华山的“广惠家庭农场”迎来了年产值60万元的高峰!2014年,他说服了在外打工的大儿子尹卫东回家帮忙,于是年仅26岁的尹卫东成为家里的技术骨干,尹华山成为了背后的“CEO”。
由于过了收割和种植的季节,机器们都闲置在“家”,等待下次丰收。
尹华山常常说只有掌握了新科技才能掌握命运,他时常督促大儿子自学农业知识,不断参加培训,向县农机局、农业站的专家讨教。现在尹华山的“广惠家庭农场”,不仅承包了自己村的180亩土地,还从旁边的花桥村承包了120亩土地共计300亩,并且还在不断的扩大规模中。尹华山将这些荒地专门进行“绿色”水稻种植,并且在当地第一个实现了全套农业机械化,给别的种植户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解决了大量农田抛荒问题,也解决了40个中老年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了当地的的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和科技意识,现在你来到杨花村,提到尹华山绝对是个个树着大拇指。
尹华山在自家的水稻田里满足的笑着。
关于未来,尹华山又开始憧憬:“我想做一个生态农庄,不仅仅是种植水稻,还想加入一些“立体式”的种植和养殖,吸引更多的有知识的老乡回家创业,也吸引更多无处可去的城里人来我们这里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