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战老兵换上“抗战老兵”纪念衫
在刘兰清老人家中了解情况
聆听唐西茂老人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
详细了解李家忠老人家身体情况
与严忠啟老人合影
红网安乡站8月2日讯(分站记者 曹晓华)他们是一群光荣的抗战老兵。年轻时,他们别亲离乡,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不能忘却那些挽救民族危亡的民族英雄,那些幸存的老兵们,他们还好吗?
7月30日,安乡论坛和安乡摄影家协会为了赶在八一建军节之前把一份敬意送到抗战老兵的手上,派出代表冒着酷暑马不停蹄地走在田间地头,走访看望居住在安乡各乡镇八位在世的抗战老兵。市里的同志预先告诉大家,这些70年前的军人都已经风烛残年,最大的94岁,最小的都已经87岁,身体情况很差,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有一位离开人世。看望看望就好,尽量不要折腾和过多打扰他们。
黄山头镇的唐西茂老人是参加过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已经92岁高龄的唐老见到我们的到来,浑浊的眼里流出一丝高兴。义工们为老人穿上“抗战老兵”纪念衫,扶着老人在门口坐下问寒问暖。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记性很好,用含混的声音说起当年他的首长和参加过的战役。老人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民国32年国军第10军与日军在衡阳交战,日军的飞机持续轰炸,但是军民一心绝不弃城,坚守孤城整整48天,到最后就只剩下不到70人。老人絮絮地回忆着往昔,义工们静心聆听但又心情澎湃。
家住深柳镇的周翔老人1939年考入黄埔汉中军校,算是当时的“高材生”。抗日期间担任远征军卡佤山区别动纵队大队长,与日军转战广西、缅甸并光荣负伤。由于过高的年纪和过去战争所带来的后遗症,老人身体已经很不方便,但从老人坚毅不失温柔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过去峥嵘岁月的追忆和对现今生活的满足。老人的女儿透露说,过去父亲并不会主动向他们讲述自己的革命时光,但父亲用自己身上坚韧善良的品格教育他们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爱国、向上、兢兢业业的好公民。
“越南、广西、台湾、东北,我都去过。”90岁高龄的刘兰清边说边比划着,回忆起当年参加远征军时期的经历。民国33年,刘老在澧县左家大队入部队,到广西田阳受训一段时间后,在广西和日本部队进行了一场战役,战役取得了胜利。日本投降后,又随部队到越南的谅山、海兴、海阳一带打仗,之后辗转跟着部队到了台湾、北京。说起当年的那些战事,老人的眼睛中闪出光芒,如今对于他来说,战争的回忆遥远而又深刻。
下渔口镇的一间低矮破旧房屋门口,94岁的抗战老兵严忠啟听到义工们要来,早早的便在家里等。老人婚后没有子女,老伴去世多年,现由60多岁继女和继女婿照顾。严老用清晰的思路和洪亮的声音为我们讲解着他战争时期的故事:老人1943年被抓壮丁,当时担任机关枪主射击手,1944年跟随部队转战贵州、广西。在老人的讲述中,我们恍然间又被带回到上个世纪那段的炮火硝烟、枪林弹雨的历史画面里,浴血疆场的呐喊声仿佛回响耳畔。
吴思亮和刘生见等老人的情况很差,沟通已经十分困难。大家流着泪辩听着他们的片言只语,同时向他们表示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随行的学生一一向老人叩拜,代表年轻一代对老人们的崇高敬意。
走访完这8位抗战老兵,大家心中的感触万千。当年叱咤风云战疆场、一腔热血的老兵们,硝烟散尽、解甲归田后,大多没有享受任何待遇。有的无子无女,有的病痛缠身,有的生活窘迫,……但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热血和中国魂依旧令人肃然起敬。每一位老兵都是一段不朽的传奇,每一位老兵都是一块活着的抗战纪念碑,他们值得被人们尊敬和关注。让老兵有生之年感受更多的温暖,是我们整个社会和民族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