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纪实
红网祁东站
 
08-03 15:34

红网祁东站讯 《礼记•礼运》中说“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绘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美好生活愿景。对祁东人来说,这已基本成为现实。

近五年来,我县大财力投入民生,经费达78亿多元,23所敬老院已建成投入使用,103所农村幸福院耸立乡间,窠巢老人养老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县为35849户、58353人解决了城乡低保,为10363人提供了五保供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仅2012年来,全县就争取救灾救济资金3100万元,确保了受灾群众度过危难关头。

保——阳光雨露润心田

“低保,让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风石堰镇庙湾村王美春说。十多年前,她从云南嫁到本村,丈夫身体不好,生活困难,县民政部门获悉后主动将她纳入农村低保。去年,丈夫因病去世,儿子女儿又在上学,日子过得更艰难,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又将其儿子纳入低保,他们全家切身感受到了国家惠民政策的温暖。

农村低保犹如一场“及时雨”,有效缓解了像王美春那样群众的困境,他们生活变得不再艰难。

目前,全县为27886户、42653人解决了农村低保。2015年1至6月为农村困难群众发放2847.2万元低保金,人均救助水平达110元/人/月。

说到城市低保,家住洪桥街道的刘保生,感触很深。十多年前,单位改制后一直不景气,他工资时有时无,后来,夫妻双双下岗,正是每月的低保金让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2007年那会儿,每月可以领到50元,2013年增长到230元。”刘保生说,低保标准每提高一次,就给他们增加几分战胜困难的信心。

如今,刘保生的儿子已自主创业,妻子也领上了退休金,去年,他主动到居委会提出退保,理由是“让家庭更困难的人能过好日子”。

近五年来,全县像刘保生这样,因生活逐渐改善,动态退出低保对象的有15000余户。

“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这是县委书记雷高飞、县长杜登峰对全县民政工作提出的工作底线。

重视民生需要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祁东是省级贫困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委书记雷高飞、县长杜登峰高度重视,确保了城乡低保、物价补贴等惠民政策的落实,低保金不减反增。

县民政局局长陈助元说:“我每次找书记、县长汇报民生工作情况时,只要是涉及惠民增福的事,总是第一时间得到答复,县财政从不打折扣地将惠民资金划拨到位。”

2014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城乡低保金8600万余元,五保供养金2700万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经过3次提标,分别提高到2014年的330元/月、165元/月,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由每月25元提高到27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由每月30元提高到117元。

如今,全县已有25个乡镇(街道)、867个村,实行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我县推行的“分类施保”、“阳光低保”成为全市民政系统的工作亮点,至目前,我县已构建了和谐的保障体系,切实将“阳光雨露”洒向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角落。

养——最美不过老有乐

七月,风和日丽,风石堰镇敬老院。

老人们四个一桌,八个一伙,在大厅里打扑克牌,玩字牌,下象棋。不打牌的,有的坐在走廊聊天说笑;有的边哼小曲边纳鞋垫儿;有的围着院子散步,一个下午的时光在这温馨的氛围里悄然流逝。

敬老院的老人徐其余说:“能赶上今天的好日子,以前没想过,现在特知足!”他今年73岁,患有冠心病、高血压,67岁进敬老院。之前,他在外流浪了二十多年,身体有病无钱看,只好回来借住老叔家。村干部和民政办干部知道后,就把他送到了敬老院。

“我的幸福日子就是从住进敬老院开始的。生病了,工作人员陪我去,医药费全免,康复了,又接我回院。”说到现在的生活,徐其余脸上乐开了花。

“每当逢年过节,县里的领导们还来慰问、看望我们,真是幸福啊!”徐其余眉飞色舞地补充道。

2012年过小年这天,石亭子镇敬老院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时任县长的雷高飞与老人们唠家常、问安康,送慰问金、送祝福,与老人们一起过小年。

其实,逢年过节,我们都可看到县领导们,或在敬老院,或在群众家走访慰问的身影。

风石堰镇敬老院,2007年改建而成,最大可安置250余人,现供养110位五保老人,院里设有阅览室、活动室、医疗室、专用男女澡堂、食堂、带卫生间住房,防火设施、电子监控等设备齐全,有专职医生每周三天进行定期坐诊,做到了“小病不出门(敬老院),大病不出院(医院)。”

截止目前,像这样的乡镇级敬老院,我县已建23所,还有步云桥镇和凤歧坪乡敬老院已经开工在建。我县将很快实现“一乡一院”集中供养的目标。

此外,我县还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目前,全县民办养老院有3家、城乡养老协会有120个、活动中心有69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有12个。

要说“老有所养,衣食无忧”是乡镇敬老院给人留下的印象,那么,一个个热闹、祥和的农村幸福院,让人顿生“老有所乐”的感觉。

何大生,住在白地市镇元木冲村农村幸福院,他四个小孩不在身边,妻子二十多年前离婚走了,没来幸福院时,一个人在家生活很孤独、寂寞。

他来到农村幸福院后,与住在这里的一位李奶奶还谈起了恋爱呢!每天,两人一起做老年操,打牌,聊天,下棋,跳健身舞,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老情侣”。“老人们在一起就会过得很快乐,有越活越年轻的劲头。”快70岁的何大生,甜蜜蜜地说道。

近年来,我县建设农村幸福院100余所,老人们在这里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欢乐、人情的温暖。

为了让全县老人们过得更好,我县从2013年起,对全县90岁以上老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高龄补贴。从2014年起,对65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制度。

县委书记雷高飞多次强调:“惠民生、增福祉,解决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县委、县政府对民生的大投入,我县一系列养老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尽最大努力提高老人们的幸福指数,他们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救——危难之中显身手

2015年4月18日3时许,凤歧坪乡凤歧坪村9组低保户杨能宽的两层土砖房被大火吞噬,顷刻间,整个房屋及屋内的所有财产化为灰烬。

杨能宽,其妻患有精神病,大儿子在外务工,次子患重度精神残疾。“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大火过后,只剩下三人身上一套破旧衣服。

事发后,凤歧坪乡党政干部、民政办、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知道后立即赶赴现场,为杨能宽安排吃、穿、住等日常生活,为他送上1000元临时救助金。在今年低保评议中,县民政部门又将他妻子和儿子纳入农村低保,为他争取危房改建指标重建家园,把他次子送往市第二精神病医院免费救治。

一人有难,八方救援。乡党政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等在政府的号召下,纷纷伸出援手,为其捐款7000多元。

为了缓解城乡群众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我县各乡镇(街道)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2014年来,全县临时救助3450人次,救助金额达210万元。

“幸亏有了政府的农村医保、医疗救助,给我们这个贫困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在县民政集中办事大厅,已经拿到农合报销款和医疗救助金共3353元的陈艳艳感激地说。

陈艳艳,是步云桥镇竹山村人,两个小孩都在上学,多年前,儿子就患严重糖尿病,这次在衡阳附二出院后,在民政集中办事大厅一次性给她报帐到位,省时、方便的农合医保、医疗救助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她的日常开销及孩子的药费。

目前,我县基本建立了住院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保险救助、慈善救助“五位一体”医疗救助制度,并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参合参保。2014年,我县医疗救助1万余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650万元。

为方便群众办事,我县对救助申请、信息核对、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了农村五保对象县乡两级基本医疗费用全免政策。

抗灾救难关键时刻,我们都可看到县领导们的身影。

2013年5月15日晚,大雨倾盆,在得知马杜桥乡罗江村有山体滑坡危险的信息后,县委书记雷高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疏散人群。他心急如焚,挨家挨户的查看情况,一户人家、一个人都不落下。

当看到该村临山脚的22户86人都已撤离到安全区时,雷高飞才舒心地松了一口气,他对受灾群众说:大灾大难面前生命是第一位的,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救灾工作中,雷高飞安排民政部门送去帐篷、粮食、衣服、棉被等物资,为受灾群众送上每人1000元的临时救助金,为他们搭建临时居所,争取危房改造指标。随后,雷高飞还安排专人在此地段严密监控,进行全天候值班巡查,密切关注险情。

这次山体滑坡,由于监测及时,得到预警,应急处置及时到位,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

如今,看到政府建好的新房,群众笑了,作出了“天灾人祸不再怕,救助政策度难关,基本生活得保障,时逢盛世喜盈盈。”的打油诗,道出了受灾群众获得政府救助后的喜悦。

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救灾救济……点点滴滴,无不温暖人心。社会救助方面,我县逐步完善了以助残、救孤、济困、救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了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