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益阳站8月3日讯 7月20日,江南镇旸二村、陈王社区村计划新建的800亩茶园,已完成土地流转手续;不远的黄石村也成立了黄石村茶叶种植合作社,计划新建茶园500亩。作为安化黑茶主产区的江南镇,以迅猛的速度,扩大茶产业规模,突出园区、茶叶、旅游三大发展主线,打响茶旅兴镇名片。从江南镇的黑茶产业发展势头可以看出,安化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正朝着全省千亿湘茶产业新引擎、黑茶产值超300亿元的战略目标阔步迈进。
现状: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3个公用品牌估价28亿元
近年来,安化将茶产业作为县域重点特色产业培育,黑茶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能大幅提升。全县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10.9万亩发展至25万亩,茶叶加工量由1.1万吨增加到4.95万吨,黑茶项目投资达60亿元,黑茶年产能提升至10万吨以上。去年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78亿元,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连续两年全国综合排名第三。
安化县马路镇云台山村1000多亩无公害高档茶基地一片碧绿,阶梯分明的成片绿色构成了美丽的茶文化主题风光带,已经成为长沙游客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基地不远处,新采摘的夏茶正在紧张制作中,一些老人忙着编织装茶的篾篓,如今14个村民小组几乎家家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安化县茶产业的发展带动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种养殖业转移到绿色包装、茶叶加工、茶馆茶楼、茶旅参观等方面。如今全县从事黑茶及相关产业人员已达28万人,年实现收入20亿元以上,全县茶叶税收达1.2亿元。目前,安化黑茶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首次发布安化黑茶14个标准体系,“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茶”三个公用品牌的估价升至28.8亿元。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化黑茶”证明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问题:产业规模总量偏小 原料供需矛盾突出
黑茶产业发展成为安化优势特色产业,更是“千亿湘茶”的重要引擎,在全国茶叶市场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安化黑茶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安化县茶产业尚处在成长阶段,产业基础仍然薄弱,链条亟待拉长,终端市场仍有巨大空间。
目前,安化黑茶与国内知名茶叶品牌相比,体量偏小,产值上亿元的大企业不多。全县的96家茶企中,一部分企业生产条件简陋,维持作坊式生产,生产设备老化,在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相对新型茶企比较落后,急需提质升级。一些新企业仓促投产,随着加工量增大,加工方式相对粗放,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状况存在隐患,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宁要安化一根草,不要桃源一片叶。” 这是黑茶界一句行话,足以证明安化黑茶对原料产地有严格要求。近年来,安化新建的10多万亩茶园基地还没有进入丰产期,而新的茶企不断增加,黑毛茶原料难以满足各企业的需要,供需矛盾没办法在短期内解决。加上本地鲜叶和黑毛茶原料价格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企业收购本地黑毛茶原料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选择用外地原料代替,不但影响黑茶品质,也影响茶农和基地效益,从长远看,更会影响黑茶品牌打造和整个黑茶产业发展。
发力: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茶旅文一体化
目前,全省正在全力推进“千亿湘茶”战略,安化只有坚持把做强茶产业作为县域特色支柱产业来打造,坚定不移的走茶旅文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整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宣传和品牌推广,才能真正成为千亿湘茶产业的巨大引擎,为世界黑茶之都再添靓丽的一笔。
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是茶企发展的加速器,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导向,通过财政贴息、参股金融机构等方式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整体推进茶企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大产业必须有大企业,政府应该鼓励实力强、管理优的茶企主导优化组合,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应提倡差异化发展思路,支持中小企业精准定位,凸显特色,专心专意做特做优,形成各自特色。
茶产业、茶文化和旅游品牌共同发展,才能让“天下黑茶、神韵安化”品牌打响。明清时期,黄沙坪古茶市呈现出“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繁华盛景。记者看到,近段,中国黑茶博物馆建设已完成,黄沙坪古茶市建设正在进行中,资江沿线民居改造初样已基本完成,但也呈现出新旧房屋差异大、修旧不旧的现象,应该进一步保护古民居,完善房屋改造,加快古茶市建设。陶澍文化广场、中国黑茶种苗中心、云台山茶旅文化园等茶旅重点工程应重点加速推进,更好地彰显安化黑茶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让安化黑茶历久弥新,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