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隆回站7月31日讯 (通讯员 阳万里)近日,笔者获悉,近几年来,隆回县共投入资金1.6亿元,综合整治土地5059公顷,成绩显著,并突破了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些制约因素,形成了自身的成熟经验。
规划设计与实际脱节。规划设计与实际脱节是制约当前土地综合整治的首要因素。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大多是政府行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决策阶段调查没有深入征求乡镇、村组和群众意见,施工中许多群众不配合,出现阻工现象,致使项目无法顺利开展。另外,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未能全面详细了解当地实际情况,过于理想化,部分难以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如为了美观性,沟渠的设计存在通过农村房屋现象,田间路桥的施工可能损毁部分良田,老百姓抵触情绪高,无法按原设计进行施工,导致工期延误。
施工技术薄弱。在一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上,由于部分施工技术人员素质较差,工程施工工序不规范,对项目施工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工程不合格。部分施工单位不按设计和合同约定施工,机械设备与人员配置等未按设计要求上齐,造成窝工。
监理单位素质不高。部分监理人员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熟悉,没有做好“三控制、两管理和一协调”,对隐蔽工程没有旁站监理,验收签证没有及时完成,甚至弄虚作假,也会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例如在水泥使用上,如果监管程序不到位,没有使用正规厂家的产品,而是用小厂水泥,沙桨在拌和时水灰比没有控制好,标号达不到设计要求,就会出现沟渠表面粗糙、强度不够等现象。
后期管护资金和培肥资金预算不足。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虽然将相关工程设施移交给当地政府具体负责管理,但是项目预算中没有后期管护资金,当地政府无法安排专人管理,而泵房、沟渠、涵洞等灌排设施需定期进行清理,保持排水畅通无杂物,田间道路路面出现的坑洼和堆积物需维护和清除。此外,设施设备的自然、人为损毁在所难免,如得不到及时维修,不能发挥出项目的最大效益。开发的新增耕地多为丘陵山地,土壤石砾含量多、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后续耕地培肥措施未能跟上,导致土壤肥力逐渐下降,需要进一步培肥地力,逐步提高新增耕地的产出率。而后期管护资金与培肥资金预算的不足,制约着这些工作开展进行。
针对制约因素,严抓“八关”强化土地综合整治
几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综合整治政策,创新思路,严抓“八关”,强化土地综合整治监管。
创新思路,严抓“组织保障”关。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该县重新观念,创新思路,形成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搭建平台,相关部门协同合作,上下联动共进的组织协调机制,实现了从单一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转变,从土地单项资金投入向整合使用相关资金转变,从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相对单一的目标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多目标转变。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指挥部。
精心论证,严抓“规划设计”关。树立科学规划意识,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国土、建设、农业、交通、水利、规划设计等单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整治、统一发展”的要求,突出土地整治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协调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发展、城镇和村镇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编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充分尊重整治区域内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依法保护农民的财产收益权与处置权。在运作模式、规模经营、旧房改造、新居建设、非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多种选择,通过公告、听证、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组织和农民个人对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并依法签订协议,达到了“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的效果。
精密部署,严抓“宣传发动”关。项目实施前,根据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及时召开三个会议,即当地党委、政府党政领导会,项目村村干部会议,各村组长、党员、群众代表会。通过各类会议,宣传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宣传项目实施中的相关补偿政策,宣传施工环境对项目实施的重要性,让当地政府、项目村支两委和群众明确各自的责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懂得在项目实施中如何配合和支持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周密组织,严抓“招标投标”关。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任务下达后,工程建议任务的发包极为重要,该县国土资源局根据项目计划提出工程建设招投标方案,提交县招投标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招投标方案确定后,由县发改委核准,再由招投标代理机构向社会发布公告。招投标一律实行“合理定价连续两轮抽取”法进行,即根据标段数量,从审查合格的投标施工单位中按照1:3的比例抽取入围单位;入围单位产生后,再组织第二轮逐个抽号,对应标段号即为该标段中标单位。整个过程邀请纪检监察、检察、发改、建设等单位全程参与,现场监督。
科学管理,严抓“工程质量”关。为确保工程质量,该县国土资源局对每个项目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项目指挥部,落实了管理责任和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半月一调度”制度,管理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吃住在工地,对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具体监督。
整合资源,严抓“资金使用”关。针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该县严格按照“资金来源不变,使用用途不变”的原则,在县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建立专帐,专款专用。工程严格按“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核准工程量、整理中心审定工程量,拟定拔款比例,财务管理人员和省厅跟踪审计单位审定拔款比例,现场管理人员审查,分管项目的领导审批”的拔款流程进行拔款,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预算不超支、票据使用规范、资金使用按程序和要求报销。
机制创新,严抓“廉政建设”关。该县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审计制,有效堵塞了腐败源头的机制漏洞。该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从规划设计、招投标、工程变更、资金管理到审计结算,纪检监察人员直接参与,全程监督,做到了程序合法、责任明确、监督到位。同时加强对参与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的廉政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
巩固成果,严把“后续监管”关。目前,该县规定,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基本条件必须先流转后综合整治。具体说来,主要是由乡镇政府组织工作组对所属地块逐一核实,统一建档,根据群众自愿原则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协议,实施综合整治,移交当地政府管理,由村委会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目前,各项目区逐步形成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新格局,有效防止了耕地抛荒。此外,该县还采取“谁受益、谁管护、谁负责”的原则,对新增耕地实行委托管理,并与实际承包人签订耕种管护合同,这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耕种积极性,有效巩固了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充分发挥了专项资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