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坚守大山20年的代课女教师
红网蓝山站
 
07-30 15:33

红网蓝山站7月30日讯(通讯员 梁利) 在距离蓝山县50余公里的大瑶山冲——土市乡新安村,有一位拿着微薄的薪金,坚持代课20余年的女教师。她叫王玉梅,今年55岁,高挑个,人清瘦,精神内敛、两眼炯炯有神。如果不是县委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到新安村走访,也许“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她永远也不会引起外界关注。

选择这片大山,无怨无悔

位于蓝山县城西南角的百叠岭,海拔800余米,是土市乡新安村1100余人世代散居的地方。上个世纪,是厚重的百叠岭给予了新安人无穷的滋养,让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进入新的世纪,也正是由于百叠岭的高大延绵,散居在这里的新安人渐渐地成为了信息闭塞、与世隔绝特殊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落居人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次经过百叠岭山脚的一片开阔地——凫子山,都会听到新安学校琅琅的读书声。一声声清脆的读书声,诉说着倔强的新安人不甘人后的精神面貌。一批批读书人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社会,融入现代文明。每当在外的新安人谈起自己的童年时,都会不约而同的讲到他们的启蒙老师——王玉梅,这个守望大山20余年的山村代课老师。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遇,王玉梅实现了自己长久的夙愿,到当时的土市片小新安小学代课。没想到,她这么一干就是20年。在这20年里,一拨拨公办教师从远方调进来,又一拨拨地调进城,惟独王玉梅老师始终如一地坚守着。20年风雨兼程,岁月催老了她的容颜,当年的心境可能渐行渐远,但是对贫困山区教育工作的那份热情、那份执着和毅力,始终没有褪色。

“我妈妈今年55岁了”,王玉梅老师的儿子唐顺说,“55岁,对于普通女性来说是人生路上新的开始,因为按照现行法规规定,55岁是女性工作者的退休年龄。然而,她可能并不清楚自己也已然步入了退休阶段,甚至她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应该要退休了。望着眼前一双双充满期盼的小眼睛,我妈妈始终念叨着:这里娃儿需要她......”

哺育山区学子,诲人不倦

因为长期缺乏资金,新安小学校舍日渐破败,雨天屋顶瓦片渗水滴教师的讲台和到学生课桌上,老师只能应变着调整课桌位置来避雨。到了冬天,呼咧咧的北风从几近敞开的窗户灌进教室,冻得老师和学生们直哆嗦。王玉梅老师的手和耳朵每到冬天都会因此患冻疮,双手肿得跟馒头似的,冻疮严重的时候手都无法握粉笔板书。

1999年,按照当时的教育改革政策,代课老师统一下岗,新安小学也面临着撤校的命运,加之偏僻山村的家长们习惯性地忽视孩子们的学习教育,一波接一波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们总是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孩子接到外地去打工挣钱,学校的生源日渐减少。适龄学童都被送到10里地外的镇里小学念书,但是再小一点的学前班儿童是无法去镇上幼儿园上学的,因为对他们而言,路途实在是太遥远。王玉梅老师对于眼下的农村教育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为了不让那些大山里头的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她主动请缨,毅然决然承担起附近村庄适龄前儿童的学前班教学工作。没有教学场所,王玉梅老师主动请缨腾出自己土坯两居室中的一间用于摆放教学课桌和黑板,上学期间那是教室,放学后桌椅靠边收拾就变回了一家人吃饭的房间。山区孩子来上学的路途普遍较远,家长会让孩子们用瓶瓶罐罐带午餐上学,王老师尽心尽力在自己灶台上生火帮助他们热饭热菜,她担心小朋友吃了过夜或者太凉的东西闹肚子。

在每天学前班上学之前王老师都会认真清点人数,发现有谁家孩子没有按时到来并且没有家长的事先请假通知都会让她紧张,她会仔细问询其他同路的小朋友,跑到村口眺望,甚至去家长家里和附近邻居那问清楚情况,确保无恙。在座机电话和手机普遍之后,对于小朋友们的安全问题王玉梅更是事无巨细地和家长们沟通。

记得在一个入夏的傍晚,暴雨来得突然,正好困住放学的孩子们。大雨下了一段时间不见消停,陆续有家长接小朋友回去。天色渐暗,还有2个小朋友困在学校里,王老师决定护送他们回家。由于家里只备了一把雨伞,王老师等雨稍微缓停之后就马上起身送他们往回家的路走,王老师拿了一件衣服罩在头上开路,两个小朋友撑着一把伞在泥水路上一脚深一脚浅的跟在后面。学前班离2个小朋友的家有3公里远,中间还要翻过一个山丘,正好走到山顶上的时候雨势又迅猛起来,而且夹杂着雷暴和闪电。情况特殊,王老师把带金属把的伞收起来扔地上,弯下腰,用双臂撑开用来避雨的外套,叫2位小朋友钻进外套底下避雨,倾盆大雨让人有窒息的感觉,伴随着电闪雷鸣和崎岖的山间小路,王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把他们安全护送到家的。这段3公里的路走了几近1个小时,当在家里焦急盼望孙儿回去的老人家看着淋个透顶的王老师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和敬佩。

面对各种质疑,一笑了之

每个寒暑假开学前,王老师都会不辞辛苦跑多趟山路,进出附近村落做年轻家长和爷爷奶奶辈们的思想工作,劝他们重视小孩子的教育,少让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路上留下遗憾。就这样10多年来的学前班教育,多少个风霜雪雨,一学期又一学期,送走了星星又迎来了太阳,王玉梅老师但凭一己之力培养了超过300名儿童,她的辛苦付出也得到家长们的认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王玉梅老师在这20多年的偏远农村艰苦教育环境下始终勤勤恳恳,以人为本,以教为荣,不图名不求利,一心一意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难得王玉梅老师在这种环境下从事学前班教学工作还坚持至今,目的都是为了当地十多个小村庄学前班儿童能一个不落的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20多年来的坎坷路上,有的时候免不了遭受不明事理的人员质疑,被认为办学前教育能挣大钱,对此,王老师总是一笑了之。

其实她自己最清楚,在这样贫穷山区的学前班教育上,一年的辛苦付出所能得到的经济回报或许还不如一个18岁高中毕业生南下广东进厂务工一个月的收入。对于王玉梅老师而言,物质回报已然不再重要。她始终坚持那份信念,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热情付出,能为山区孩子在看得见的未来打拼天下奠定一份坚实基础。

“我不为他们能出人头地后回报自己,也不为自己长期坚持在最艰苦的山区教育获得赞赏,只希望在我的课堂中,农村孩子们能收获属于他们年龄阶段的快乐,学会真诚做人和认真做事,更盼望着通过努力,唤起普通群众对山区农村教育的重视。”

结束语:该怎样评价一位默默无闻的代课教师?

各位读者,扪心自问,谁有那份勇气在这穷山僻壤扎根教育事业20年而毅然不退?谁又能耐得住这份清苦,把大好青春和如金岁月献给这片看似贫瘠而又饱含生机的土地?王玉梅老师远离繁华世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大山里,用她的青春与热血反哺孕育自己成长的这片大山,这种甘守平淡、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难道不正是我们亟须认真学习、效仿模拜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