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到来,市民开始启动“夜宵模式”。(记者 潘雨 摄)
华灯初上,夜幕低垂,街角的夜宵摊等待着它的客人。
城区榆市路,长约 80 米的人行道上摆设着大大小小 7、8 家夜宵摊。(记者 潘雨 摄)
城区天星坪附近的夜宵摊,摆在了人行道上。(记者 潘雨 摄)
点多面广,特色有所欠缺
怀化日报7月28日讯 从地图上俯瞰怀化市区,迎丰路自东向西横穿怀化,成为怀化绝对的主干道,近年来,随着城南、城北的不断开发,顺天大道、湖天大道的建成,红星路北段的即将拉通,构就了城区纵横交错的路网体系。正是在这些纵横交错的路网上,每到夜晚时分,一个个夜市兴起,或大或小,或成群或单干,为几十万生活在怀化城区的人们提供着夜生活的去处。
提到夜市,不知道市民首先想到的是怀化的哪一家。如果说是吃龙虾,很多人会说三角坪的兄弟龙虾;如果说想吃米粉,很多人会推荐去纱厂;如果想吃烧烤了,湖天一色里的二哥烧烤名气可谓响当当;如果是想来点综合性的,位于宝家山社区的湘西晚上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吃或许只是夜市生活的一个部分,炎炎夏日,之所以成为夜市的旺季, “喝两杯”同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喝包括了酒类和饮料。其中,啤酒成了夏夜最为主打的饮品。一些吃冰的小店也逐渐多了起来,乘着炎热,通过卖点“清凉”赚一笔成为了很多商家投资的热点。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怀化城区的夜市虽然总量很多,但并不集中,呈现出“各自为战”
的局面,湖天一色、河西沿河风光带、三角坪、太平桥、云集路、中心市场、红星南路、纱厂、 宝家山成为了夜市的“主战场” ,至今,没有形成一条专门的夜市街,只要提到夜市,就会想到这些地方。而今,市民们选择夜市,大多数还是采取就近原则,除非特别想吃点某个夜市的招牌菜。
据一位多年在红星路出摊的夜市摊主老陈介绍,他主营的项目包括了炒饭、炒面、炒粉、卤菜、龙虾、唆螺等,与周围的夜市摊主并无两样。 “就是纯粹的拼味道,拼服务,拼价格,而且价格一般都较为统一,不敢搞价格竞争,最多就是在总价上给老熟客打个折。 ”
老陈说, “每天下午五六点的样子出来,看生意好坏,一般都是在凌晨 2 点左右收摊。 ”
提到龙虾和唆螺,或许长沙的更为出名,说到烧烤,吉首的似乎更有特色,在怀化也很容易找到挂着“吉首烧烤”
招牌的夜市摊;谈到卤菜,特别是卤豆腐,邵阳武冈可以说在整个湖南一枝独秀;臭豆腐,同样是长株潭地区的代表;回到怀化,除了一碗米粉,似乎也难以想到更好的特色。
怀化夜市,现状几乎就是“什么火我卖什么” 、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特色一词,似乎离我们还很远,更不消说形成独特的夜市文化。
底蕴不足, “食文化”尚未形成
夜市,其实是很多城市的标签,甚至是城市名片的主打。
来到长沙,不去逛一逛南门口、坡子街和太平街的夜市,吃点那里独特的小吃,都不好意思说去过长沙;西安的回民街,整条街都是牛羊肉泡馍、肉夹馍的味道;杭州的中山南路美食夜市,美食丰富,同时还不乏像吴山夜市这样的交易型夜市,可以在那儿淘到很多新奇的古玩和工艺品;台湾,更是夜市的天堂,去台湾旅游,逛台湾的夜市成为了很多旅游公司给游客设定的“规定动作”……然而,回到怀化,可能与大中城市相比,有自己的先天不足,但不得不说能给我们培养发展夜市文化提供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周边城市相比,吉首的烧烤,常德的牛肉粉,邵阳的卤味,逐渐成为了自己城市的名片之一,这都与夜市文化密不可分,然而,提到怀化,夜市这张名片上的主打究竟是什么呢?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城市的底蕴成为了制约一个城市夜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据一位专注于研究城市文化的学者介绍,城市底蕴在整个城市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底蕴包括了城市的历史、城市的规模、城市的特色等等。怀化, 一直被誉为“火车拖来的城市” ,工业文明的特点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但历史文化的传承上,却略显薄弱, 至今, 尚未形成独特的“食文化” 、 “夜文化” 。一条能成为城市名片的“夜市街” ,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文化的传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同样,需要我们政府的重视。来怀化旅游的王女士,是贵州铜仁人,也是一位“夜市发烧友” ,她去过很多城市。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去当地最为有名的夜市逛一逛,吃点当地最为特色的小吃,买点当地有名的特产。 “怀化的酸萝卜特别好吃,我还买了点准备带回去,我还吃了这里的龙虾和唆螺,味道很棒。 ”王女士说。但记者问到有没有在夜市买到一些特色的东西,王女士摇摇头, “在市中心逛了好久,并没有发现什么很有特色的东西,多是一些卖衣服、卖鞋袜、卖日用品的。 ”的确,吃上面的“怀化味道”总是能吸引很多外地游客,但特色物品的“怀化味道”却“味道清淡” ,在怀化街头,难以看到什么新奇有趣、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物品出售。一个成熟的夜市,是应该集吃喝玩乐购多重元素于一体的,怀化夜市在“玩、乐、购”等方面还极为欠缺。
隐忧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一位资深“吃货”这么描述我们怀化的夜市, “口味哪里都过得去,环境哪里都差一点” 。
在怀化街头的夜市摊,零零散散,到处可见,夜市起名多数以老板的“小名”或本名为主,什么“胖子夜市” 、 “老孙夜市” 、“阿芳龙虾” , 林林总总, 倒也亲切。
然而,摊点的选择很随意,一般选择在人流量多交通便利的地方。
夜幕,是很好的“庇护伞” ,让很多夜市摊主在选择摊点的时候能够有更大的勇气打打擦边球。
位于红星路上的一些夜市摊,虽然侵占主干道的情况不多,但是,摊点也几乎是“紧贴”主干道了,侵占人行道的现象尤为严重,在摊位与摊位之间,几乎没有缝隙,中间留着的过道也是较为狭窄,造成市民通行不便。 “在这里经过,有时候真的是一种煎熬,经过一次,就像赶了一次集,特别是在人多的时候, ”住在红星路夜市附近的市民陈思维说。这种情况不仅是在红星路出现,在中心市场、三角坪一带的夜市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
“爱吃,也确实好吃,但是卫生干净就说不好了, ”经常与朋友出来吃夜宵的王坤说, “哎,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你不去想就好了,至少端上来摆在你面前的是感觉不错的。 ”王坤是年轻人里爱逛夜市的代表,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和朋友出来聚聚,选择的地方就是各个区域有名的夜市,有坐商、有临街夜市、也有流动摊位。
他不嫌麻烦,是那种哪里好吃就往哪里钻的类型。
部分夜市摊确实存在食品安全的问题,特别是在夏天,天气炎热,一些食材的保存时间本来不宜过长,夜市摊一般又都是露天,食材裸露在外摆放,容易出现变质的情况。与此同时,很多夜市摊主在使用炊具的时候,重复使用率很高,看不到什么消毒设备,夜市摊主在炒制食物的过程中,多是不戴手套徒手去抓一些配料、调料,整个城区的夜市,尤其是临街的那种夜市摊位,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家住湖天一色的申女士,是一位白领,每天下班后,回到家里想好好休息的时候,就会被一些划拳声、吼叫声给惊扰,特别影响晚上的休息。 “特别是到了周末,出来吃夜宵逛夜市的人特别多,一般的夜市都持续到凌晨两三点钟,周末了,想好好休息下都不能” 。申女士显得很无奈。
夜市繁荣,当以文化为魂
对于夜市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去过台湾旅游的怀化市民胡女士,是这样描述台湾的夜市的, “热闹干净有特色,文化底蕴很浓厚” 。据胡女士介绍,台湾的很多夜市摊几乎都是固定的,而且很多摊位的老板是传承是好几代的, “走到摊位门口,就会感觉到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你会不自觉地对实物产生敬畏之情。 ”胡女士说。
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也很无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城管执法者告诉记者,很多时候,职能部门对于夜市的管理处在一个两难境地,管得过于严格,有伤那些辛勤劳作的摊主,管得过松,又是对市民的不负责,在尺度的拿捏的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难点。夜市的管理与规范,不仅在我们怀化,在很多城市都存在这样的“通病” 。他告诉记者, “利用好了夜市,发展我们怀化的经济,形成独特的地域性的夜市文化, 弄不好, 就成了扰民、食品安全、脏乱差的代表,严重影响市民的切身利益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夜市也影响着整个城市的规划。在人民路和鹤州路的改造工程中,夜市如何规范管理被纳入了整个的规划当中,对于杂乱的夜市坚决说不,对于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夜市摊点, 采取了取缔、 转移等方式,以提升城市商业中心的形象。
“夜市发展得如何,不仅是管理的问题,更是文化的问题。发展文化需要有包容性,当一个城市的文化有了包容性之后,夜市才会有生命力。 ”一位知名学者如是说。 “夜市同样是城市的 ‘名片’ ,可以为一座城市带来经济、社会、形象价值。 ”
的确,夜市有夜市自身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其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同样不可估量。
夜市文化是一个城市人情味的具体体现,一个发展良好且成熟的夜市,是一个能够让本地人寻找乐趣、让外地游客有归属感的地方。
“将夜市引入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层面的意义,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城市规划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政府在夜市文化的发展方面,充当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更应该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良好的引导和宣传,或许更是一把打开夜市文化密码的金钥匙。 ”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 怀化的夜市发展迟,起步晚,进程慢,随着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夜市,作为一个城市名片的组成部分,或多或少被忽视,我们的夜市发展是滞后的。将来,需要全体怀化人共同努力,或许能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夜市文化盛宴,供所有人品鉴、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