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退伍军人当书记 凭“嘎”劲带村民致富
团结报
 
07-23 09:14

编者按: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军区政治部《关于在全省退役军人中深入开展“双带双促”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退役军人和民兵在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2014年,州委、州政府和吉首军分区成立了“双带双促”活动领导小组,我州根据实际情况,将“双带双促”活动主体由退役军人拓展到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建设家乡、带头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扶贫攻坚、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简称“一拓双带四促进”活动,在保靖县开展试点工作,并在其他县市全面推开。本报从今日起开设“一拓双带四促进”活动专栏,对退役军人退伍不褪志,不等不靠,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带头建设家乡,维护社会稳定的事迹进行深度报道,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形成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团结报7月23日讯  一条条水泥路通往村寨,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山坡上的茶叶、猕猴桃长势喜人。这是仲夏时节记者在古丈县默戎镇盘草村采访看到的景象。当地群众都说:“这要感谢嘎书记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嘎”书记叫龙清耀,他退伍回到家乡,先后担任龙鼻公社电影队放映员、盘草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33年来,他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退伍不褪色,凭着一股“嘎”劲,让贫困村盘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工作出色,盘草村党支部多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他本人多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党员科技致富模范”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他被州委、州政府评为“优秀复员退伍军人”。

临危受命乐回村

1982年龙清耀从部队复员后,在原龙鼻公社电影队担任放映员。在担任放映员期间,为了完成科技宣传和电影放映任务,他挑着80多斤的担子,跋山涉水、披星戴月,白天宣传科学种田、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科普知识,晚上放映电影到深夜,甚至一夜走两三个放映点连续放映到天亮。但看到老百姓们在娱乐当中受到教育,再苦再累他觉得也很值。1993年在筹划修建龙鼻电影院时,他通过参观考察后,投入3万多元,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动手搬砖抬料,修建了全县第一个乡镇电影院,小小电影院带给了村民无穷的乐趣,也给他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996年,老支书病故,全村党员和群众联名给镇党委、镇政府写信,要求让他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镇党委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担任村支书记。他义不容辞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放弃了月薪500多元的收入,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嘎”书记的绿色产业梦

谈起村民为什么叫“嘎”书记,龙清耀告诉记者说,“嘎”在土话里的意思就是这个人性格倔强,驴脾气,认准的事就会义无反顾地走到底。

他担任村支书后,多次自费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别人的致富经验,在村委会上提出了消灭包谷杆和稻谷杆的想法,不顾家人反对,凭着一股“嘎”劲,带头在村里种起了水果,李子、桃子、猕猴桃6多亩,经过3年的努力,收入1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目前,该村果树种植已经发展到100亩,还有猕猴桃400余亩。

盘草村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不宜种稻麦,但种茶却再适合不过,村里有一个200亩的村办老茶场,由于划给70多户人家承包,造成茶叶品质良莠不齐,管理不到位,部分茶园还被荒废。他通过多次考察,1999年通过公开承包的方式,带动村民发展茶叶产业。

承包的消息放出后,在外做生意的村民罗其龙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承包了80亩的村级茶园。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帮助罗其龙去张罗茶园的事情,从学技术到追肥、培管、采摘,打开销路,在他的支持下,老茶园渐渐有了新气象。前两年,罗其龙卖自己茶园的茶,销路不断扩大,第三年他便向村民收购鲜茶叶,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茶。

随着茶叶产业的壮大,在省农大茶叶研究所、县农开办等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先后修建了茶厂、建立有机茶示范基地,2001年成立了盘草村茶叶专业合作社,2011年,该合作社3000亩茶园成为国际公平贸易组织原料生产基地。

一心为民不觉亏

6年的军旅生涯给他带来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产,那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宗旨、诚实守信的做事原则、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务实敬业的工作作风。

为帮助村里发展产业,他四处筹集资金垫付差旅费,每年邀请专家入村开展技术培训2次以上,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产业发达地区3次以上。村里的产业发展有了起色,通村公路却成了他的心病。一遇多雨季节,公路泥泞不堪、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阻碍了水果和茶叶的对外运输。由于每年的村级公路硬化指标有限,他硬是一路“嘎”到底,软硬兼施争取到了项目,2011年,通村公路全面完成硬化,路终于畅通了。

他担任村支书17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他组织村支两委发动村民集资,由政府补贴,完成全村的农网改造;2006年,完成村间村道硬化5公里,修建了便民桥;2008年,完成了5个村民小组的人饮工程;2010年,为村里新建小学,解决全村33名儿童上学难的问题;2012年,完善村级茶厂硬件建设。

17年来,他没有辜负村民的期望,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却亏欠了自己的妻儿。为了村里的工作,家里8亩茶园到了采摘季节,妻子一个人忙不过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嫩芽变成大叶,错过采摘时机;孩子们生病时,他没能在身边守护,照顾生病的孩子……当了17年村支书,村里许多人都住上了小洋楼,他的家还是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小木房,没有装修,也没像样的家电,仅有的一套较好的沙发,还是儿子结婚时买的。(记者 唐庆 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