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农村垃圾分类减量 “绿色革命”悄然掀起
红网
 
07-23 10:46

(农村整体环境提升了,村民们还在屋前屋后还栽上了花种上了树。)

(大垅围村建立的村垃圾分类回收分拣中心。)

红网长沙7月2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张珍)水塘清冽,农舍雅致,鸟语花香……今天,记者随湖南省环保厅检查工作人员走进长沙市望城区大垅围村,一幅山水画卷映入眼帘,而这也逐渐成为望城区农村的缩影。

然而,在勾勒这一幅画卷时,还有一个小插曲,这要从大垅围村修建垃圾池开始。

说起建设垃圾池,大垅围村村支部书记陈辉亮很是头疼,建在这,这村民有意见,建在那,那村民不满意。全村96个垃圾池,建了拆,拆了建,一个垃圾池建在哪问题,组长会讨论,党员会讨论,还是没有个统一意见。

“既然建统一不了,那就统一不建了。”

不建垃圾池,村里家家户户垃圾怎么办?在一次妇女代表会上,代表刘冬梅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家里煤灰可以铺到生产路上,菜叶可以喂鸡,落叶可以堆肥,瓶瓶罐罐、纸张等可以回收。经过这一处理,最后剩下的就是不能回收的垃圾了。

“分类处理,垃圾减半。”按照这一思路,大垅围村的垃圾分类做起来了。村里给每家每户配备两个垃圾桶,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村里建起了垃圾分类回收分拣中心,安排6名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保洁员在回收垃圾所得的基础上,村级另外给予60%的补助。

“现在一个月至少有一千多块的收入。”村民李玉珍就专门搞垃圾回收工作,现在她的基本工资加上垃圾回收所得,以及村里补贴,一个月有一两千块钱。

“以前建垃圾池,如果不及时处理,臭气熏天,甚至有人不自觉,直接堆放在房前屋后,一到夏天蚊虫乱飞。”李玉珍感慨,现在垃圾经常上门回收,整个村里都干净多了。

拆了垃圾池,推行垃圾处理有偿服务收费,倒逼垃圾分类进行。现在,大垅围村还经常进行卫生评比,由保洁员随机抽签检查,村民们也越来越注意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看着也舒服,再说,也不能比别人家差。”

村里整体环境提升了,村民们还在屋前屋后还栽上了花种上了树。村民都说,门口的分类垃圾桶就是村里变化的最好见证。

垃圾分类处理难不难?是否有经济条件约束?村支书陈辉亮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大垅围村不是经济发达村,村级年收入两万元,区财政给予工作经费每年五万元,奖励三至五万元不等。而支出主要是分拣中心的一次性建设,垃圾桶、垃圾车的一次性购买,另外就是保洁员的工资。

根据今年6月份出台的的《长沙市望城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区推进工作方案》,下步,望城区将全面启动全县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方案要求,项目区垃圾分类农户参与率90%以上,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率8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一场以垃圾分类减量带来的“绿色革命”已然展开。

房前屋后,荷池碧绿、鲜花盛开,置身其中,步步皆景。今年72岁的姚娭毑一边散步一边乐呵地说:农村环境好了,比住在城里还舒服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