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长沙市一中陈展鸿代表中国队参赛,获得金牌。目前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图/潇湘晨报记者辜鹏博
潇湘晨报7月22日报道 在丹麦奥尔胡斯刚刚结束的第26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中,长沙市一中陈展鸿代表中国队参赛,获得金牌。目前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7月21日,戴着金牌回国的陈展鸿回到母校。
陈展鸿从高一开始学习生物竞赛,之前他就非常喜欢生物,每当在书本上看到一个植物,他就一定要去身边找到这个植物看个究竟。因浓厚的兴趣,他生物成绩越来越突出,去年5月,他参加全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了一等奖,之后直接进入省队。去年8月,他被选入50个人的国家集训队,最终,他成为4个人组成的国家队一员,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
近年来,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不仅是中国队的“主场”,更是华裔选手的秀场。陈展鸿说中国队的生物竞赛有着绝对优势,美国总是排第二,今年总分比中国队低了10分。
虽然比赛时分分必争,但私下里大家都是非常好的朋友,这跟美国队华裔多也有很大关系。美国队4名选手中有3名是华裔,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们还经常当中国队队员的英文翻译。
不仅是美国队,别的队里面也有非常多的华人面孔。团体第三名是新加坡队,四名选手都是华裔,加拿大队也有三名华裔。“这次比赛获得金牌的选手有26名,一半以上都是华裔”,陈展鸿说无论比赛场上场下,耳边都是华语,大家用华语沟通起来非常顺利。
最终,总分339分的陈展鸿拿到了金牌,位列260多名选手中的第六名。
比赛现场
解剖鳕鱼时他傻眼了
在丹麦的比赛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4场实验,每场1.5小时。有一场实验内容为动物学,要求解剖一条鳕鱼,标明它的呼吸系统。看到这个题陈展鸿当时简直傻眼了,因为在生物学竞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会解剖活的动物,所以他们在学校做实验也只解剖过一次鱼(丹麦方解释,用来解剖的鱼已经死了,不是活物)。加上陈展鸿从小很讨厌鱼腥味,看到鱼就恶心,更不会主动去解剖鱼。
陈展鸿只好硬着头皮开始解剖,觉得像心脏的就用大头针钉在板上标注“心脏”,就这么忐忑地完成了比赛。满分100分的解剖,他估计自己只能得六七十分,最终居然得了82分,这让他欣喜若狂。iQM潇湘晨报网
冠军选手
大学生物教材他4天可看完
如果你认为竞赛生只是单科好,那就错了。陈展鸿在高一时总成绩在年级前20名,高二花了大量时间备战竞赛,但是文化考试成绩还是年级30多名。
要应付高难度的生物竞赛,仅靠中学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陈新奇是陈展鸿的指导老师,他非常佩服陈展鸿的学习能力,一本400页的大学生物教材,他4天就可以全部看一遍,然后花2天时间梳理,再花2天时间复习。根据这本教材按照竞赛难度出一套试卷,满分是100分的话,陈展鸿绝对不会低于80分。记者沈颢 通讯员江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