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六制工作法” 村官就该这样当
团结报
 
07-22 09:30

团结报7月22日讯  “玛汝,村官就该这样当。”7月9日,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村民这样赞赏村支部书记龚海华。龚海华与班子成员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在淘宝网注册“十八洞特色产品”商务平台,为本村苗绣钱包、书签、围巾、披肩等特色产品拓宽了销路,仅苗绣产品年总收入就达30多万元。

去年以来,花垣县创新基层服务工作机制,在全县288个村实行承诺兑现制、绩效考核制、坐班服务制、代访代办制、结对帮扶制、群众评议制,村干部先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2800多件(次),协调各种资金3.2亿余元,为走好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打下了机制基础。

承诺兑现,把诺言当誓言

“帮助村民解决看病难问题,为村民及时办好合作医疗手续。”这是该县排料乡金龙村支部书记龙子彬对村民的一条承诺。65岁的村民龙在坤与妻子、儿子、儿媳长期在外打工,一天,妻子突患阑尾炎住院,可医疗保险手续没有办。龙子彬半夜接到求助电话后,次日便冒着冻雨到县城为他办好了医疗保险手续。龙在坤及时领到了医疗补助5200多元。

金龙村有3户村民的房子,一下大雨,就会被池塘溢出的水淹没。一次,90多岁的石满花差点被水冲倒。龙子彬向他们承诺5个月内解决这个问题。承诺以后,他多方筹资37万元,组织义务工260多个,3个月修好了70多米的排涝沟。老人感激地说:“村干部消除了我们几十年的担心。”

坐班服务,化冤家为朋友

“他俩差点因石头变成冤家,要不是支书及时化解矛盾,肯定会‘两虎相斗、两虎都伤’。”在长乐乡跃马村,党员吴绍炎介绍说,村民吴水保因挖一块大奇石,弄坏了村民朱老刚的田坎,两家人发生肢体冲突。正在坐班的支书向家华马上组织村干部现场调解,结果双方握手言和。

“巧了,我放点柴都不行?”“怪了,你放柴可以,我打个围墙就碰不得?”跃马村村民吴绍骞和梁家友同住在原来的“地主”大院,可因界限纠纷,见面如见仇人。综治专干彭大兵利用坐班时间找他们谈话,结果双方形成“大院属于公共场所”的共识,谁也不再占用。

结对帮扶,视穷人为亲人

“是书记带着我们脱贫的,我养鸽子一年的毛收入有7万来元。”在长乐乡团岩坪村,70多岁的低保老人吴昌德讲述了村支部书记吴绍锋为他提供种鸽、指导他学习养殖技术的事情。他说:“书记创建羽丰鸽业,年产值七八百万,自己富了,没有忘记我们。”

排料乡金龙村67岁的村民洪祖连是一个哑巴,好多事办不好。村支书龙子彬给以资金,并经常为她买米、买油。发现她家的厕所不卫生,就义务帮她搬石头、下基脚。厕所修好后,洪祖连竖起大拇指手势向他表示感谢,并主动把自家的2分地捐了出来,供村里修建旅游观景台。

群众评议,拜村民为老师

“好方法是靠群众评出来的。”排碧乡十八洞村村支书龚海华说,去年初,在识别贫困户时遇到村民相互争指标的现象。不久,他们实行村级事务群众评议制,推选党员、村民代表30人,组建村级事务评议机构。代表们发挥监督、评议等作用,确定了投票识别、三级会审等7道贫困户识别程序和有楼房不评、有公职人员不评等“9不评识别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户136户。

“村干部带头发展特色产业,这个办法是群众提出来的。”在团结镇下瓦水村,支部书记付士春说,村民被失败搞怕了,传统产业没有搞头,特色产业又不敢尝试。村民建议我们村干部带头创业。于是,该村“五大主干”筹集资金60多万元,创建了下瓦水顺发药材产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瓜蒌、桔梗、党参、夜母草等药材680多亩,人平增收800多元。

该县还把村干部为民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制,由各乡镇党委和群众组成评议组,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将村干部报酬分为基本报酬(占60%)和绩效考核报酬(占40%)两部分。村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群众满意度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