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汉子”的转型路:从一人到一方
团结报
 
07-15 09:16

团结报7月15日讯  从一个人的转型到一群人的转型,再到一方人的转型,花垣县苗汉子公司董事长石志刚凝聚团队力量,创新发展,让土地生金,让青山变绿,探索出了一条带领边远山区农民治穷致富的新路子。

一个人的转型———从“黑”到“绿”的嬗变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志刚,搭上了花垣矿业经济开发的大船,凭借着自己对市场经济的高度敏感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1998年,他从花垣县塔里电站离职自主创业,先后担任金丰锰粉厂厂长、法人代表,花垣县天乐福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短短几年时间,他便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矿老板。

“一个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这个念头一直在他的头脑中盘旋。200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村一品”,积极推动蔬菜等园艺产品的规模化种植。通过反复的研究论证,石志刚决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主攻野生蔬菜的驯化、繁育推广、实行规模化生产和加工销售,在政府的“菜篮子”工程分享红利。

花垣县地处北纬30度,是地球上的地理、气候等环境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自然带———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和天然亚麻酸带。苗族自古以来就有制作干野菜和酸菜的工艺,这种独有自然环境优势和苗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制作工艺,使湘西的野生蔬菜走出大山,以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绿色安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1年4月,在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后,石志刚组织了本村及邻近村寨的108户农户,注册成立了花垣县苗汉子野生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主营湘西武陵山区的野生蔬菜的保护、开发利用、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生产加工与销售等业务。

一个人的转型,石志刚完成了从“黑”到“绿”的嬗变。

一群人的转型———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型

为了解决合作社的技术力量问题,他带着开发湘西野生蔬菜系列产品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上长沙,走北京,找食品研究的专家们求教,找食品研究的相关院校求援。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志刚对事业的执著感动了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的专家们,吉首大学食品加工专业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博导麻成金教授,不仅亲自担任合作社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的技术顾问,而且吉首大学还与合作社搭成校企联姻合作协议,把苗汉子合作社作为吉首大学食品加工专业的研究基地和实习基地。

为了解决合作社的管理团队不足的问题,石志刚把年轻有为的苗族汉子龙再银请进来了,紧接着,沉稳睿智的覃勇进来了,乐于奉献的石兴明、石劲松进来了,拥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罗慧祥等人也进来,各路英豪的“梁山聚会”,为苗汉子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由于外界对野生蔬菜的原生态生产和营养价值不了解,市场开拓进度十分缓慢,为了尽快打开市场,他一方面狠抓产品质量,一方面带领自己的营销团队把产品送到各大酒店、宾馆、铁路列车上试卖,通过艰辛的努力,他们的产品从无人知晓逐渐变成了畅销产品,赢得了顾客的喜爱,合作社的主打产品弄弄葱在2013年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获得金奖,2014年10月,在中国武陵山区首届有机生态富硒农产品博览会上,他们送展的弄弄葱酸、冬虫草、阳荷等七大系列产品荣获7大金奖,成为本次农博会获奖最多的参展企业。

2011年,合作社生产种植野生蔬菜512亩,年产野生蔬菜384.69吨,产值252.19万元。同年被州政府蔬菜领导小组评为“蔬菜产销大户”。2012年扩展种植面积2137亩,年产野生蔬菜4284.2吨,产值973.83万元,同年该社被州政府蔬菜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单位”。2013年,合作社再次投入资金380万元,建成投产年处理1000吨蔬菜加工生产线,同年建成红香椿产业示范区、阳荷产业示范区、冬虫草产业示范区等示范基地2800亩,辐射带动花垣镇、龙潭镇、道二乡、排碧乡、长乐乡、补抽乡、排料乡7个乡镇17个行政村共801户农户的发展,年产野生蔬菜4602吨,产值1068万元。

“土地变股份,上班坐中巴,吃饭在食堂”,合作社的成功运作,改变了家乡父老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劳作方式,从过去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实现了家门口上班的梦想。

现在,花垣县苗汉子野生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408户社员,流转土地3051亩,每年为当地农民提供长期性工作岗位120个,季节性工作岗位4800多个,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近700万元。

一方人的转型———探索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视察,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翌年春节,石志刚带领合作社的一班人悄然来到十八洞村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十八洞村耕地稀少,要在村里发展规模化的农业产业显然不现实,而苗汉子合作社所在地的道二乡又有着丰富的田土资源可以利用,能不能走一条跳出十八洞建设十八洞、实现异地脱贫的路子呢?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合作社全体股东的同意,通过反复研究论证,他们决定成立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在道二乡流转土地建设1000亩精品猕猴桃示范基地。这一决定同时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领导的大力支持,决定为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和种苗供应,同时,四川省成都市阳光味道投资有限公司也与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搭成合作意向,将十八洞猕猴桃通过他们的水果电子交易平台推向全国。

2014年8月,由花垣县苗汉子合作社出资306万元,排碧乡十八洞村民以国扶资金帮扶形式出资234万,村委会以国扶资金支持村集体形式出资60万元,共同组建的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如今,已经完成投资1600多万元的道二乡千亩精品猕猴桃示范基地,成片的猕猴桃米良一号新枝茁壮,长势喜人。

“对我来说,最大的利益不仅是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把企业的利益与农户的利益捆在一起,实现一方百姓的脱贫致富,我会不断地为之而努力!”(彭绍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