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残疾人半百创业裁剪美好生活
红网邵阳站
 
07-10 09:37

红网邵阳站7月10日讯  (记者 向云峰 伍庆松)“永远没有最好,始终保持最好。”7月8日,在绥宁县城绿洲大道,绥宁县自强福利服装厂简陋的办公室墙上用毛笔字写成的座右铭格外显眼。

两名残疾人萌发一个创业梦

“厂子是我和肖调科两个人合伙开办的。我残疾以前是搞机电维修的,懂电工技术,肖调科曾经在深圳的服装厂工作过多年,当过八年厂长,有丰富的服装厂管理经验和裁剪缝纫技术。”在办公室,龙景和详细谈起了创业经过。

龙景和,今年52岁,肢体残疾人,机电维修工,擅长家电维修。2009年,因拖拉机发生故障,造成右腿大出血,他不得不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做了截肢手术。

肖调科,今年54岁,肢体残疾人,裁缝,有丰富的服装厂管理经验。他18岁在砖厂受伤,同样右大腿截肢。他曾开过裁缝培训店,后来到深圳一家服装厂打工。

2012年9月,绥宁县残联免费帮助一批下肢缺失的残疾人安装假肢,龙景和在其中。

在郴州假肢站安装假肢的时候,龙景和突发奇想,想办个厂子创业,一则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二则帮助解决更多残疾人就业。他的想法在一同安装假肢的残友中传开后,得到残疾人朋友肖调科的赞同。

三名残疾人经营一个厂

2014年10月1日,在绥宁县残联理事长严国健的带领下,他们来到株洲市考察,了解同类型服装厂的创办、运作等各项细节。

龙景和与肖调科筹办服装厂的消息在残疾人中间传开后,引起不小反响。

有的人认为他们自不量力,要看他们失败的笑话。一段时间里,龙景和和肖调科心里压力很大,只好再次找到绥宁县残联。

绥宁县残联领导耐心开导他们,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创业,不要盼着政府出钱办厂,承诺在政策范围内为他们争取政策扶持,提供信息服务,聘请创业导师。

在绥宁县残联的帮助下,他们创业的信心更坚定了。2015年春节,龙景和与肖调科合伙出资40万元开始建厂。

为解决技术保障问题,绥宁县残联又将另一位独腿残疾人贺清平介绍给他们。

贺清平与他们一样也是大腿截肢的残疾人。他前几年在上海和深圳的服装厂打工,当过质检员、师傅、技术员、车间主任,对服装厂的车间运作和管理比较内行。

自此,三个独腿人在一家小餐馆碰头,一个服装厂的厂长、业务厂长、技术员凑齐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为更好地体现这是残疾人创办的实体,也是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他们把厂子取名为绥宁县自强福利服装厂。

今年春节刚过,自强福利服装厂就开始招募员工,培训员工。至今,该厂已培训员工20多人,上岗16人,其中有肢体、听力残疾人12人。

“刚开始还是比较艰难的。为节省开支,现在员工吃的蔬菜大部分都是我和老肖的妻子在乡下种的。”龙景和介绍说,“县残联为我们办这个厂子操了不少心。市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工商局等单位以及不少学校、企业、店面都积极帮助我们,厂子才慢慢走上了正规。”

如今,绥宁县武阳镇娃哈哈幼儿园书包已下料400个,武阳镇小太阳幼儿园书包也在设计中,绥宁县民政局敬老院衣服订单、惠康公司1000套工作服订单都已与该厂联系好。

绥宁县残联与该厂联系了盲人按摩进社区工作服,不少校长、饲料店主、啤酒经销商也主动找上门来订做工作服。

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

龙景和、肖调科认为,做企业就是做人,要把别人给予的那份关爱传递给更多人。为了回报社会,实现残疾人朋友携手同行,该厂雇佣了很多残疾的年轻人。该厂员工实习期一个月1200元,以后按件算工资,熟练工以后可以达到每个月2000元。

“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也很珍惜。”正在熟练操作缝纫机的武阳镇双龙村村民雷行彪说。2011年,雷行彪因车祸导致左腿截肢。

此后,雷行彪一直在家无所事事。今年,他来到该厂,通过一个月培训,可以熟练地进行衣服裁剪。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雷行彪也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许多年轻残疾人,因残疾造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还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来到自强福利服装厂上班后,他们找到了自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裁剪出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谈到今后发展,龙景和有一个心愿,他希望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将厂子打造成一个残疾人就业基地,为更多残疾人找到就业岗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