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9个豆制品集中生产加工基地年内将全部建成
长沙晚报
 
07-09 09:22

长沙晚报7月9日报道 到菜市场“切几片豆腐”是很多长沙人的生活习惯,然而你可知道,曾经市面上90%的豆制品都出自无证小作坊。为了消除市民餐桌上的这道安全隐患,从去年起,长沙市各区、县(市)开始逐步建立豆制品集中生产加工基地,以豆制品龙头企业为引领,将小作坊集中起来,规范行业行为。记者日前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长沙市各区、县(市)共启动9个豆制品集中生产加工基地,已建设完成6个,其余3个也已进入扫尾阶段,有望9月建成。

【现状】 标准品牌企业不到10家,规范迫在眉睫

据统计,长沙人每天大约要吃掉80吨黄豆制作的各种豆制品,其中生鲜豆腐大约占80%,其他如香干、千张、炸豆腐等都是长沙人喜欢吃的豆制品。与巨大的豆制品消费量不相称的是豆制品制作、供应的不规范。记者从市豆制品协会了解到,长沙市拥有卫生许可证和国家QS质量认证的豆制品品牌企业不到10家,日生产能力14吨左右,仅占豆制品市场份额的10%,而无证小作坊有200多家,日生产量达70吨,供应到各个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市民餐桌上的豆制品90%都是出自这些小作坊。这些家庭式作坊阴暗潮湿、设施简陋,制作人员没有任何健康证件,生产的豆制品卫生安全让人担忧。

针对此情况,市政协委员周利平经过实地调查,于2012年提交了《关于长沙市豆制品生产管理的现状和建议》的提案,建议规范长沙豆制品市场。这份提案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年10月,市政府正式出台了《规范豆制品生产经营行为 建设集中生产加工基地的实施方案》,要求以各区、县(市)为单位,在辖区内各建设一个豆制品集中生产加工基地,将分散的小作坊集中起来,实现豆制品的集中生产、集中排污、集中管理、集中检测,从源头控制豆制品的卫生安全。

【改善】 9个豆制品生产基地,6个已建成

豆制品生产的专项方案出台后,德茂隆、利利平、绿馨园等豆制品龙头企业投入了基地建设。目前,宁乡县、浏阳市、长沙县、天心区、芙蓉区、开福区的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均已建设完成,有的已经投产,望城区、岳麓区、雨花区的生产基地建设也已进入扫尾阶段,将在9月之前建设完成。

在已投产的宁乡县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记者看到,生产车间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工人进入车间不但要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手套,还要进行消毒、除菌处理,所有的生产工具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及时清洗。黄豆由机器精选,由传送带从一楼运送到四楼的洗豆车间,再用生物方式进行磨浆、点卤……自动化的豆制品生产线上,工人几乎不用手去碰沾豆腐。在基地生产的豆制品都按照国家相关卫生标准进行,确保豆制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基地还配备了污水处理系统,改变了小作坊污水任意排放的局面。

【呼吁】 小作坊入驻基地还需大力支持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尽管基地的生产条件让人放心,但由于入驻基地进行豆制品生产的个体作坊寥寥无几,已投产的基地亏损严重。浏阳市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投资3000多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设计能力日加工黄豆30吨。基地建成投产一年多来,因没有个体作坊入驻,日加工黄豆量不到2吨。基地负责人丁韬告诉记者,目前基地闲置的厂房很多,产量完全没有饱和,每年预计亏损700万至800万元。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基地同样存在。

按照2013年出台的专项方案,基地建成后,相关部门要全面取缔黑作坊和家庭式作坊,引导有能力的个体作坊到基地生产加工,由龙头企业统一把关原材料和生产检测,统一配送经营,全权负责基地管理,对小作坊按市场规范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如今基地建成了,为何小作坊入驻的计划却难以实施?一家豆制品小作坊负责人袒露了心声:“进到基地后,原材料、生产线的使用、配送等都要花钱向龙头企业买服务,对于我们这样的小作坊来说,费用太高,经济效益无法保证。”

开福区、芙蓉区豆制品集中生产加工基地的负责人也表示,小作坊生产不用考虑排污等费用,进入基地之后,原料、用水用气的成本一年要增加几万元,如果政府不加大对黑作坊的打击力度,个体小作坊很难自觉进入园区。

“豆制品是微利行业,生产条件和质量要提高,小作坊的利益也要保证,费用增加不能太多,基地要真正实现小作坊的集中加工,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如今,周利平等政协委员又在积极呼吁采取低门槛进入、高质量输出的方式,将政府补贴直接补贴于小作坊,通过各个档口的资源整合和裸成本换货,来实现安全生产、统一配送。长沙晚报记者 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