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铺抗战阵亡将士墓效果图(记者汪成 翻拍)
龙头铺抗战阵亡将士墓纪念广场效果图(记者汪成 翻拍)
株洲晚报7月8日讯昨日(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78年前的那天,全民抗战开始。是抵御日军侵略的将士在这块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才让我们如今得以安享和平。为了更好地纪念抗战阵亡的先烈,株洲市于昨日正式启动对抗日阵亡将士墓的维修。
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科长邹翠梅介绍,株洲市现存11处抗战文物资源,其中抗日阵亡将士墓5处,这些墓建成于1941年长沙会战结束后。此次将大举维修的是位于龙头铺、石砚、大观塘、东流的抗日阵亡将士墓,预计于8月底完工。如此大规模维修抗日阵亡将士墓,在株洲市还是首次。
维修完工后,这4处抗日阵亡将士墓将对外开放,市文物局会委托专门的文物保护员进行维护。
另悉,今年是我国抗战胜利70周年,株洲市将在荷塘区流芳园建株洲抗战纪念陈列馆,并争取9月3日前建成并对外开放。
邹翠梅说,随着4处抗日阵亡将士墓维修完工,以及株洲抗战纪念陈列馆的建成,株洲市有关联的抗战文物点将自动串联起来,形成纪念线路。
怎么维修?
坚持最小干预原则,确保各墓庄严肃穆
此次维修将坚持最小干预原则,确保各抗战阵亡将士墓的庄严肃穆,以供市民凭吊。
龙头铺抗日阵亡将士墓:墓前将设计一组石牌坊作为墓道主入口。墓门后设阶梯直通墓冢,阶梯长18米,共40级阶梯以供谒墓凭吊者经过。墓冢前设面积约133平方米的祭拜广场,墓冢旁边围中国传统样式的石栏板。
石砚抗日阵亡将士墓:入口原本水泥坡道将加建入口台阶,满足疏散的需要。
大观塘抗日阵亡将士墓:将改建民国时期柱头式墓门,八个方形石柱从中间到两边由高到低排列,作为烈士墓的一种标志,起到指引的作用。墓碑或将设置在墓冢前方。
东流抗日阵亡将士墓:改建规模较小,将改用麻石铺地。
墓的来历
长沙会战后,村民收埋阵亡将士尸体立碑纪念而成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军从湘东由北向南步步进犯。一路进攻长沙;另一路从平江经浏阳于9月7日直袭株洲,其目的是政治诱降和抢劫粮食,以此做长期侵占的准备。日军进犯株洲时,国军暂编第二军第八师(据最新版《湖湘文库》记载)在龙头铺、石砚、东流、大观塘、流芳园一带与日军进行了激烈枪战。此时,中国军队将逼近长沙的日军围歼,日军在南北夹击下伤亡惨重,粮弹俱缺,被迫于10月向北撤退。战后当地村民收埋抗日阵亡将士尸体,并立碑以纪念,现存5处墓。
老人讲述
“当年埋人的,就只剩我一个了”
周甫仁,家住荷塘区蝶屏村,今年87岁。他回忆说,日军与国军在大观塘的遭遇战,发生在1941年9月的一天晚上,“从当晚9点一直打到次日清晨”。
“抵挡日本鬼子的有近一个团的人,但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六七十人,田里、水塘里、山坡上到处都是尸体。”周老说,牺牲的多是军人,其中只有极少数百姓。
此战后八九天,由当时松南乡第8保保长林海春下令,第六甲甲长林子春组织当地百姓20余人做义务工,整理和掩埋阵亡将士尸体,周甫仁就是埋尸人之一。
“我们用橘子皮去异味,用竹子做担架。”周老说,“一般挖一个简易的坑,将就近的尸体放入其中,撒一层石灰后填土掩埋”。
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1942年,由当地人张炳元、张炳成出资,在杨河嘴挖了一个墓坑,收集了198具头颅集中掩埋,并在墓前立了一块碑,碑上写着:“抗日阵亡将士墓”。
周老的长子周健说,在他年幼时,经常听父亲及村里的老人讲掩埋抗日阵亡将士遗体的故事。但到了后来,讲这个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最终,周健只听到父亲说,“当年埋人的,就只剩我一个了”。(记者李军 通讯员熊鑫)
株洲市已知11处抗战文物资源
●市区抗日阵亡将士墓5处
龙头铺抗日阵亡将士墓(云龙示范区龙头铺镇)
石砚抗日阵亡将士墓(云龙示范区云田乡镇)
大观塘抗日阵亡将士墓(仙庾镇蝶屏村)
东流抗日阵亡将士墓(荷塘区明照乡茶园村莲塘组)
流芳园抗日阵亡将士墓(荷塘区流芳园内)
●战场遗址3处
牛形山抗战遗址(荷塘区荷塘月色管委会)
雷公仙抗战遗址(攸县城郊沙陵陂一带)
血泪塘抗战遗址(茶陵县城关镇农林村)
●飞虎队战斗机坠落点1处
炎陵县策源乡平湖村
●人物纪念碑1处
左权将军纪念碑(醴陵西山烈士陵园内)
●遇难同胞纪念碑1处
茶陵死难同胞纪念碑(洣江乡下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