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向污染开刀 30家涉重金属企业停产整治
湖南日报
 
07-08 09:13

湖南日报7月8日报道  7月6日,记者跟随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检查人员来到湖南鑫海环保有限公司。之前被发现擅自新建的炼铅生产线已经拆除,车间烟气直排现象也不复存在。

泸溪县是湘西自治州的老工业基地,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电解锰、电解锌、硫酸、铁合金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2010年最高峰时,像鑫海公司这样的电解锌、电解锰、硫酸等涉重金属企业曾经一度达34家。其中电解锰企业18家、电解锌企业4家、硫酸企业6家、铁合金企业6家。

“电解锰、电解锌、硫酸、铁合金都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工艺落后等问题也就不断显现。”泸溪县环保局局长杨毓山介绍,从2010年至今,通过开展整治行动,目前全县电解锰、电解锌、硫酸企业中,除3家电解锌、1家电解锰在生产外,其余企业仍在停产整治中。

从2011年起,全县电解锰企业产生的废渣统一倒入县工业集中渣库,其余12座尾矿库全部停止使用。目前已完成5座尾矿库的闭库施工,其余7座尾矿库预计在今年底前闭库;县工业集中渣库正在建设新的渗漏液收集处理设施,预计7月底之前投入使用。

环境修复之路任重道远

7月7日,距离沅水不远处的火龙溪正在抓紧施工,挖掘机将溪底的污泥挖出、运走。

火龙溪的上游,有泸溪县公共锰渣库1家、电解锌企业1家、电解金属锰企业7家。以前,火龙溪河水清澈,当地居民还可在此洗衣、浇菜。2009年时,火龙溪上游的渣库因暴雨垮坝。废弃的锰渣顺着雨水流到火龙溪,导致溪内沉积了大量锰渣和重金属废渣,溪水中的锰、镉、铅等长期严重超标。

2013年,绿源渣库已闭库,生态修复后已是满眼绿色。火龙溪污染治理项目也已列入泸溪县“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治理项目。

火龙溪河道废渣淤积段全长1000米,平均宽度有9.3米,平均淤积厚度为1.2米。泸溪县环保局副局长张显迟说,“此次火龙溪清淤量有3.2万立方米,有些位置的淤积废渣厚度达到了3米。”

据介绍,火龙溪从去年10月开始进行疏挖,由于今年4、5月进入雨季,溪流量大,施工进展缓慢。预计今年底前结束清理,然后进行河岸植被修复。

根据规划,河道内的废渣及淤泥全部清理干净,再从上坝至下坝修筑挡水土堤,同时每段每岸河床疏挖后都洒上石灰,以固化慢慢释放重金属的污染。整治项目完成后,可以恢复火龙溪水体生态平衡,水中的重金属、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达到区域地表水水中Ⅲ类污染物排放标准。

30多年粗放式发展留下的污染痼疾,可不止火龙溪一处。

原先生产硫酸的金帅公司去年已经关停,让湘西自治州环保局副局长张健最为挂心的是厂区内2个大罐子。“零件不断锈蚀,产生泄漏就危险了。”然而,这些资产已被冻结,环保部门不能采取处理措施。

张健表示,除了工厂资产要处理,还有土地权属、人员安置、社会债务等一系列问题要处理,“地方政府很头疼”。

“争取三到五年解决这些问题。”泸溪县环保局局长杨毓生表示。

转型才能缓解环境压力

7月7日,泸溪武溪工业集中区北区的金昊公司正在装货,32吨、价值20多万美元的铝粉即将出口台湾。

通过嫁接中科院的特种铝粉核心技术,金昊公司生产的超细铝粉最小直径达到0.5微米,产品出口韩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公司2012年6月投产,去年产值1.25亿元,其中出口1000万美元。“今年出口预计可达1.5亿美元。”金昊公司董事长周代权告诉记者。

武溪工业集中区内,聚集了一批铝粉、铝型材、新材料、生物制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像金昊公司、银阁公司等企业,产品处于产业链下游,附加值高;同时,由于原料全部外购,生产过程中仅需不多的冷却水,还可循环利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在泸溪县县长向恒林看来,如果说满目疮痍的武溪工业集中区南区是泸溪工业过去的缩影,那么一江之隔的武溪工业集中区北区将是泸溪未来发展的希望。他表示,只有实现经济转型,才能真正缓解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

目前,锰锌传统产业占泸溪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由2012年的80.3%下降至60%左右,而铝粉、合金等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已上升至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