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垃圾分类推广不理想 推而不广如何破
湘潭日报
 
07-02 10:01

QQ截图20150702073348

河西某小区设有分类垃圾箱,同时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板。(记者罗韬 摄)

湘潭日报7月2日讯 (记者 谭涛)湘潭垃圾分类推广不理想,垃圾难处理。双马垃圾场的“服役”期于今年10月截止,下一个垃圾处理场地的建设仍悬而未决。怎样处理好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受到市民及有关部门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多位从事垃圾分类工作的人士告诉我们,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必然选择,但这却是一项漫长且复杂的工程。

厘清成本问题是关键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我市的环保企业中,从事垃圾回收处理工作的并不多,仅存的几家也主要是以回收工业垃圾为主,回收城市生活垃圾的少之又少。这主要是由于垃圾分类尙未完全推广开来,可回收的垃圾太少,而收集运输以及清理垃圾的成本又太高。我市一家中转废旧电子垃圾的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购置一台处理废旧冰箱的环保设备就需要上千万元。

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伍彬也介绍,除了塑料罐、纸张等废品有人回收外,垃圾中绝大多数可回收和可利用的垃圾往往都被忽视了。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垃圾分类复杂且成本高,小规模的企业难以从中获利。如城市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则要添加大量新设备和工作人员,这将是一笔非常大的投入。伍彬表示,厘清成本问题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前迈进的关键一环。

确实,在我国环境治理中一直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城市中的生活垃圾主要由市民产生,环境污染的主体责任人是广大民众。因此环保专家认为,垃圾分类的成本主要应该由广大民众负责。他们建议,可以从每个商品中增加一定的垃圾税。在解决垃圾分类的成本问题后,再由政府部门利用“有形的手”,鼓励企业参与,并对回收垃圾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奖励,最终实现垃圾回收的市场化运作。采访中,不少市民对这一观点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民众人口基数大,垃圾回收的成本分摊到每一个人头上也不会太高。同时,这也有利于引起民众对垃圾回收的重视。

建立垃圾回收体系是保障

市环卫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市,双马垃圾场的“服役”期即将到期,但下一个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和启用到现在还没有定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认为,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循环利用工作是必须要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完整回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业内人士建议,就我市目前的情况而言,推广垃圾分类工作不能一蹴而就。短期内我们可以先对某一种或几种垃圾,如对环境危害大、回收价值高或是容易回收处理的垃圾先行分类处理。同时,垃圾分类回收的范围可从点到面逐步推开,如可以先在小区、商场等人群密集、垃圾量大的地方设置分类垃圾箱,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网络,完善垃圾分类回收配套设施,并安排保洁人员做好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等工作。

此外,他们还建议,可由政府投资或政府引导相关企业兴办塑料垃圾加工厂、玻璃垃圾加工厂、金属垃圾加工厂等,对这些可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同时,政府或相关部门还应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不断提高此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对于厨余垃圾,则可以引导化肥厂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对其进行回收,用于堆肥或制作各类饲料等。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是基础

沈政伟是我市一名热衷推广垃圾分类的环保志愿者。他认为,推广垃圾分类必须大力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尤其是精细化垃圾分类知识。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垃圾处理的分类方法。例如,可在社区每处垃圾投放点分设3个分类垃圾桶,分别收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废弃物等。由于有害垃圾相对较少,则可在社区固定区域设立有害垃圾回收箱,用于回收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

与此同时,市民在分类贮存或投放垃圾时也有讲究。纸类垃圾应尽可能叠放整齐,避免揉团;塑料垃圾(含各种食品、物品的包装袋)应清理干净;瓶罐类物品应将容器内产品用尽,清理干净后再投放;厨余垃圾则应袋装密闭投放。垃圾投放后,还要注意盖好容器盖,以避免垃圾产生异味,滋生蚊蝇,污染环境。

环保志愿者还建议,可将学校作为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重要阵地。在校园里设置分类垃圾箱,由教师向学生传播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分类投放垃圾,并动员学生将垃圾分类知识带回家庭,从而辐射并带动更多的人群。

垃圾分类,他们怎么做?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项庞大的工程,更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美好,不少国家和城市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上海:推广正向激励机制助推习惯养成。为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今年由上海惠众绿色公益发展促进中心建立了“上海绿色帐户”,市民通过公众号就能兑换绿色帐户积分,随时随地参与环保。平台设有“绿帐宝”、“绿环保”、“绿互动”等板块,市民可通过它了解垃圾分类的常识,并能方便查询自己的绿色帐户积分和福利、兑换积分,分享环保心得。目前,上海还正在推行垃圾分类奖励机制,通过奖励一些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导、激励居民推进实施垃圾分类,2014年已经覆盖40万户,今年争取达到100万户。

广州:探索垃圾分类“广州模式”。垃圾分类实践近20年,广州积极探索政府、社会公众、市场力量的融合之道,走出了一条坚持二级分类、以低值物回收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和第三方企业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完善了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模式。此模式具有3个特点:一是坚持二级分类法,二是以低值物回收利用促进源头垃圾分类,三是坚持企业化运作。二级分类法是一种现实选择,是培育公众自觉分类的手段。以回收促分类是模式的核心,回收、二次分选和源头分类服务三合一是模式的基本框架,推动源头分类是模式的目的,企业化运作是模式的动力和推动源头分类的保障。政府对低值物回收给予财政补贴,并协助第三方搭建业务运作平台,确保第三方企业化运作,是模式可持续的关键。

日本:规定严格,法律完备。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的垃圾分类极为细致,大致可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大型垃圾。在日本有严格的规定,必须要按照时间来扔垃圾。比如:周二周四扔可燃垃圾,周五扔不可燃垃圾,周六扔可回收垃圾等,且每个区都会有自己的规定。而大型垃圾则需要给区环保局打电话或者在便利店购买垃圾券讲好时间让对方拉走,并需要交付一定费用。为促进垃圾分类,日本还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基础和综合性法律。此外还有各种具体类别的法规,比如《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汽车再循环法》等等。按照《废弃物处理法》,那些随意丢弃垃圾的人都将被处以不同程度的罚金。

(记者 丁白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