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怀化站讯 最近,市民段女士在微信上发牢骚, “带崽睡了两个晚上就喊受不了,玩游戏又有劲。”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席,似乎已成家庭关系之痛,不少妈妈呼喊, “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爸爸不该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不久前,一个《中国式家庭 =缺失的父亲 + 焦虑的母亲 + 失控的孩子》的帖子在微信圈流传,不少妈妈表示这是自己家的真实写照。
眼下所谓女主内男主外已经成为过失式,不少妈妈既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担,还必须在职场赚钱,肩上压力可想而知。
市民谭女士是三岁孩子的母亲,白天里孩子由奶奶照看,下班回家后,则是她带着,“有时确实很累,晚上想让老公陪下孩子,他总是不情愿,能躲就躲。 ”谭女士说,为孩子的事情,夫妻两人没少吵架,由于老公很少陪孩子玩,孩子对他也不亲。
市民陈女士丈夫常年出差在外,很少能陪孩子。在家短暂停留的几天里,丈夫要么是忙于应酬,要么在家玩电脑,很少主动陪孩子。尽管她多次跟丈夫提起,孩子的成长里不能缺失爸爸的陪伴,丈夫反而嫌她罗嗦,这让她非常苦恼。
一项对全国1285位0岁至6岁婴幼儿的妈妈的调查显示,近六成家庭采用“白天老人带,夜里妈妈带”的育幼方式。忙碌的爸爸在孩子幼年的成长中竟然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也有少数父亲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挤出时间陪孩子。
“朋友6岁的女儿给我上过一课,对孩子来说,陪伴最重要。”怀化某高校负责宣传工作的卢先生在微信里如此感慨。现在,不管周末事情多忙,他都会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以前孩子跟着老婆,现在孩子呆在我身边。自从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哄孩子睡觉后,我才知道老婆以前是多么辛苦!”卢先生笑着说,之前女儿都不要他,现在女儿和自己关系非常融洽。
城东一家幼儿园小班的王老师告诉记者,班上有34个学生,无论是开家长会,还是孩子接送,来的家长要么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要么是孩子妈妈,孩子父亲的身影很少见。 为此, 记者对这个班级跟踪一周,发现早晚负责接送的家长中,父亲不足三分之一。而在该班级的QQ群里,和老师进行沟通的也多是妈妈,爸爸很少发声。
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长大了“中国式家长或许不大善于表现爱,以为只需在外打拼养家就行,久而久之则疏于表达,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怀化学院中文系老师谭志勇表示, 无论在情感、 陪伴、 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据世卫组织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而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出现情感障碍。
“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我们都会反复提醒家长,尽量自己来,不要隔代亲人代劳。”城东一家公办幼儿园的罗老师表示,鉴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父亲从饭局应酬、电脑麻将桌前走开, 多和孩子亲近。 即使再忙,每周都要挤点时间陪孩子,哪怕只是聊天散步,效果也不错。如果你再不陪孩子,孩子就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