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晚报6月19日讯 近日,记者从全市创建“中国长寿之乡”工作现场会上获悉,按照《常德市长寿之乡评审办法》,石门县所街乡、石门县南北镇、澧县如东乡、澧县太青乡、桃源县牛车河乡、桃源县牯牛山乡、鼎城区钱家坪乡、鼎城区谢家铺镇、武陵区南坪街道9个乡镇荣获“常德市长寿之乡”称号,至此全市已有31个乡镇获此殊荣。
6月17日上午,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位于鼎城区谢家铺镇桂花村的公益幸福院里充满欢声笑语,有的老人聚在一起听曲儿,有的老人在排练广场舞,还有的老人在翻看《长寿之友》等杂志,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75岁的李杏初正拿着毛笔练字,“小小山村小小院,丝丝温暖丝丝泉。细润老树发新枝,傲与山花共春天。”李杏初说,这首诗是自己心态的真实反映,“我们是空巢老人,以前整天无所事事,心理落差大,现在生活丰富多彩,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差!”
自从谢家铺镇开展“长寿之乡”创建工作以来,老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为老人打造颐养天年的幸福院,谢家铺镇努力营造敬老、爱老、孝老的社会风气,每年举办“文明之星”、“好婆媳”等评选活动;还为老年人免费宣讲保健知识;每逢过节,组织慰问全镇90岁以上的老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目标。”谢家铺镇党委书记徐杰说。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岁以上人口有1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25%。与之相对的,是全市每年有140万人外出务工,对于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增加,尤其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巢老人,如何让老年人摆脱孤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成为重大问题。2011年5月,我市启动创建“中国长寿之乡”工作,至今成效显著。一方面,积极探索推广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现已建成85个农村福利服务中心示范点,415个农村幸福院。另一方面,广泛宣传保健知识,去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先后邀请保健专家讲课251次,培训老年保健知识义务宣讲员4000多名,宣讲员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城乡会场,去年共宣讲2000次,参与者达到11.3万人。
去年,市创建领导小组、市老年保健协会还创办了《长寿之友》杂志,一季一期,每期印7000份,免费发放给全市村、社区以上单位和部分离退休老干部,杂志包括专家讲座、健康老人话健康等20多个栏目,一经印发,广受好评。此外,通过举办常德百岁老人长寿展等活动,让公众了解全市高龄老人的生存现状,展示百岁老人的长寿秘籍。2014年,全市百岁老人由2011年的130多人增加到175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高出全国2.2岁。今年常德百岁老人更有望突破200人。
相关链接
“中国长寿之乡”是由中国老年学会认证的全国性、民间性、阶段性、专业性称号,其宗旨是科学地促进长寿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我国地区性人口健康长寿的规律等,其评价有3个必达指标:一是长寿代表性,百岁老人达到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一;二是长寿整体性,人均预期寿命超过全国的标准76.8岁;三是长寿持续性,要求80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14%。12个参考指标包括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政府补贴百岁老人每人每月300元、环境空气达到国家标准等。目前我市汉寿县已基本接近“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记者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