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CCTV4播出通道专题《粽飘香•祈健康》
红网通道站
 
06-18 17:45

拍摄现场

夜间拍摄现场

拍摄侗族端午节习俗

红网通道站讯 6月19日晚上8:00,CCTV4《走遍中国》栏目将播出通道独特的端午民俗《粽飘香·祈健康》专题片(6月20日中午1:30重播),敬请关注。

通道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除了广为人知的侗族建筑三宝、侗族大歌和红色文化以外,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当地侗族人还进行着一项颇具特色的端午节活动。这个延续了千年的端午民俗,虽然已成为侗族人生活的一部分,但至今鲜为人知。

“侗族的端午节有特殊的过法,他们不祭屈原而祭萨。”原通道侗族自治县史志办主任吴文志介绍,“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是侗族至高无上的神,对萨岁的崇拜也是侗族母系氏族遗留下的重要痕迹。

通道下乡乡流源、所里一带侗族村寨,五月初五叫祖婆节。家家户户都要提一天上山采摘新鲜的箬竹、田边菊、八角枫、车前草、马鞭草等草药。采完后,将新鲜箬竹用山泉水洗净,并用水煮开。之后,用烧好的稻草灰泡水过滤,将糯米放入过滤后的草灰水中浸泡。待糯米发胀后,加入煮过的黄栀子水上色,并搅拌均匀。捆绑粽子的绳子用烤至卷曲蒲葵叶或稻草代替,保证所有原料取自自然,原汁原味。至此,就可以包粽子了。包好的粽子要放入干萝卜、田边菊、八角枫、车前草、马鞭草煮的药水中煮够12小时,待第二天清晨取出祭祀。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端午,村民会提前做好过端午的准备。”村中78岁的老人石仁芳说,包粽子是当地过端午要准备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粽子的每一步都要严格按照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方法做,不能更改省略,否则会招来不好的事情。

在端午祭祀前,当地侗族包粽子还有许多禁忌用语。“端午前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小孩说话一定要注意,不能乱讲话”吴文志说,侗家人包粽子非常讲究,把采箬竹叫做采祖母的新衣,洗箬竹叫给祖母洗新衣,包粽子叫做给老祖母穿衣,五月初五之前下的雨,也要叫做下洗衣水。包粽子的稻草需说“黄腰带”,蒲葵叶说成“绿腰带”或“蓝腰带”。煮粽子时,要说给老祖母洗澡,烧大火时说“烧老火”,取粽子说“请老祖母上楼”。

“我们侗族人在包粽子的时候,不仅说话要注意,包的过程、怎么包都非常讲究。”流源村的本土民俗专家、村中会计杨高才说。

按照当地流传的习俗,粽子先是由家中最年长的女性在楼上包,男人和小孩都不允许上楼。即使是家庭中最年老的祖婆也必须站着包粽子。先包两个对背粽,然后包三个三角粽,粽子包完后才能坐下。媳妇则需整天站着包粽子,以示对老祖母的尊重。“这些粽子是专门用来祭祀的,两个对背棕代表三个高个子祖母,三个三角粽代表三个矮个子祖母”杨高才解释道。

“包完粽子后,明天凌晨我们还要去田里捉泥鳅开斋。”杨高才说。

选择在凌晨捉泥鳅源于当地侗寨“款”中明文规定“泥鳅在当地有“水中人参”之称,用泥鳅祭萨开斋是侗族约定成俗的习惯。但端午之前是禁渔期,这是侗族村寨“款”中的约定。“款”是由参加联款的村寨共同制定的不成文的习惯约定,是侗族眼中的法律。所以,村民选择祭萨前,初五凌晨捉泥鳅。

“这一天,我们全村老少都要盛装出席祭祀,每户将自家包的粽子带来供奉萨岁。”流源村书记杨和成说话间透露着敬畏。

端午节当天,村民将煮好的粽子取出,对背粽四个一扎、三角粽七个一扎,与泥鳅一起祭祖。祭祖以后,再取相同粽子用竹篮装好,放入香、烛、纸钱,着盛装有序地赶往村中萨坛祭拜萨岁,由村中最年长的“公”或“萨”(汉语为爷爷、奶奶)带领大家祭祀。因侗族是母系氏族信仰,祭祀萨岁不像祭祀其他神灵一样用酒,而是用茶。

除了粽子、泥鳅外,侗家人的端午还有一样东西不可缺少,那便是草药。“我们这里有句话叫‘五月初五,百草皆是药’,所以,这一天大家都早早起来,上山采药,采得越多越好。”通道侗医学专家、原通道民族中医院院长吴国存介绍道。

药草在端午节这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地习俗端午当天,家家户户都要采来艾草、菖蒲、白面姑挂在门前、神龛和床头,用来驱灾辟邪。并将艾草茎、菖蒲根、大蒜瓣用黑线串起挂在侗服衣扣上,给小孩做成项链,用来保平安和驱邪祛病。在侗家人的餐桌上还必须要有山苍子、薄荷、菖蒲芯、紫苏、蕨菜、山笋等十几种野菜和草药做成的百宝菜。晚饭过后,一家人还要洗药浴。药浴中所加的药草男女有别,小孩也要区分开来。除了有硬筋藤、见杆风、九节风、七加风、车前草、九里光、艾草、白果叶这些祛风祛湿、舒经活络、强健身体的药材外。若是女人洗药浴还可加上月季花、蓝布阵等药草用于美容护肤、调理气血;若是小孩用可加上扛板归、蛇床子等药草用于安神、止痒。“洗了药浴澡,一年不生疮”简单朴素的信念使侗族人一直保留这个传统习俗。

“祖辈口口相传下来的这些东西,我们不会去问什么,只是就这样照着做,一代传一代。”87岁的老人杨昌深端午节一直将自己的1岁多的孙子带在身边,让他耳濡目染。

从包粽子、捉泥鳅、祭萨、采药、吃百宝菜到洗药浴,通道侗族群众将千年的端午民俗传承至今。使其历经岁月的淘洗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源远流长,这源自内心的信仰与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