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这些民俗,湘潭市民你都知道吗?
红网湘潭站
 
06-18 14:23

端午节前,彭娭毑在家制作雄黄酒 (刘潇 摄)

端午节前,彭娭毑在家制作雄黄酒 (刘潇 摄)

红网湘潭站6月18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唐岱)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原本是夏季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每到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和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成为了大家必不可少的活动。

 

千年传统饮雄黄

端午佳节将至,药店里的一味中药也火起来,那就是雄黄。端午节气饮用雄黄酒,以驱蚊蛇、辟湿毒的习俗,在南方由来已久,湘潭也是如此。但服用雄黄有诸多禁忌,在湘潭,人们更喜欢用雄黄酒的“姊妹”——雄黄大蒜油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长辈将雄黄酒擦在她额头上

家住雨湖区杉树巷、57岁的董亚仙女士,祖籍杭州,出生于湘潭。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是她儿时听长辈说得最多的故事,每当听到白娘子误服雄黄酒现出原形时,年幼的董女士都会被吓得哇哇大哭。

有句古谚: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小时候,每逢端午,董女士家里都会做雄黄酒。当天正午,将已晒干的蒲根拌上少许雄黄浸入白酒,或单独用雄黄浸酒,就能做出“雄黄酒”。

董女士回忆,由于雄黄有毒,其实家里只有父亲、伯父等男子才会少量饮用。村里其余的人喝的也不多,妇女和孩童更是一点都不能沾,但长辈们会用雄黄酒在她的额头上画“王”字,以求“驱避百邪”。

至于为何端午会饮用雄黄酒,董女士介绍,传说屈原投江之后,一位老医生为了保护屈原不被江中恶龙吞噬,便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驱赶恶龙。谁知没过多久,还真有一条蛟龙被赶出来,这就是人们端午饮用雄黄酒辟邪的由来。

董女士说,尽管现在喝雄黄酒的人越来越少,但父亲生前每年端午都会制作雄黄酒自饮自酌,直至年岁渐长,为了健康着想戒酒后,才不再制作。

 

“姊妹”雄黄大蒜油更受欢迎

董女士介绍,如今在湘潭,端午制作、饮用雄黄酒的人家不多,大家更习惯制作雄黄酒的“姊妹”——雄黄大蒜油。杉树巷里的彭秀娇娭毑就每年如此。

85岁的彭娭毑告诉我们,雄黄内服有毒,但雄黄大蒜油只需外擦就有趋避蚊叮蛇咬、治疗湿疹疥癣的效用,因此在农村里,端午制作雄黄大蒜油很常见。她说:“身上抹上一点,睡一晚上都不会有蚊子叮咬!”

彭秀娇娭毑介绍,雄黄大蒜油的原料十分简单,只需准备雄黄10克、大蒜10瓣、茶油100毫升,将雄黄及大蒜浸入茶油中一星期即可使用。

尽管流程简单,但制作中却还是有一些诀窍。如,大蒜需去粗皮,但蒜瓣上细皮却要保留。这是为了让大蒜的汁液能缓慢渗透到油脂中,以延长雄黄大蒜油的使用时间。另外,一定要使用茶油,才能更好、更久地保存药效。至于制作时间,最好是能在端午当天正午,制作好后放到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彭娭毑说:“按照这个流程制作出来的雄黄大蒜油,药效可以保证3年!”

那么雄黄大蒜油功效如何呢?彭娭毑的邻居唐志坚说,每年夏季他在湘江边夜钓时,都会随身带一小瓶托彭娭毑制作的雄黄大蒜油。“选定钓点以后在周围洒上一圈,蚊虫蛇蚁什么的都躲得远远的,我就安心钓鱼!”唐志坚乐呵呵地说。

雄黄酒少饮,尤其不能加热

记者在走访多家药房后得知,雄黄入药历史悠久,其性辛苦有毒,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现在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人不多了,雄黄大蒜油还是有很多人在用!”执业中医医师李耀介绍,雄黄如若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

但其主要成分为硫化坤,遇热易氧化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砒霜)。因此,饮用加热的雄黄酒实际上是在服毒。尤其是酒精可以扩张血管,加速砷在消化道和皮肤的吸收,如果中毒,轻者表现为脑骨后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重者甚至死亡。

即便不加热,雄黄酒也是少饮为妙。但雄黄大蒜油为外用,并无禁忌,但孕妇和小孩还是尽可能慎用。

亲手包粽子是端午的一个仪式

每逢端午佳节,粽子总是必不可少的。肉粽、蛋黄粽、豆沙粽……对于家住雨湖区杉树巷社区的刘新辉女士来说,每年在端午为家人亲手做粽子,是端午佳节一个重要的“仪式”。她说:“如果没有亲手包粽子,总感觉少了点过节的味道!”

今年50岁的刘女士是地道的湘潭人。小时候,爷爷奶奶做的美味粽子,给刘女士的童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刘女士说,她和家人都喜欢吃纯的碱味粽。尽管外面买来的粽子包装精美,但总没有现做的可口。因此从2000年开始,刘女士就重拾儿时的记忆,自己试着亲手做粽子。

“如今每年端午还没到,家里人就会开始吵着要吃粽子!”6月17日一大早,刘女士就准备好糯米、肉块、咸蛋黄、粽叶等食材,开始忙活起来。

刘女士介绍,做粽子的食材较为简单,主要是粽叶、糯米、粽馅及碱水。做前期准备时,要先将糯米淘洗干净,然后拌入碱水。新买来的粽叶需用开水烫泡一番,这样能将粽叶清理干净,且使其变得柔软有韧性。

“我习惯做牛角粽,看起来美观一些!”说话间,刘女士已经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她娴熟地将粽叶卷两圈,然后将筷子放进粽叶角里,先用调羹舀几勺糯米填进去,然后再将一个晶莹剔透的咸蛋黄塞入,筷子压紧米粒,沿边缘包好粽叶,用棉线缠好,一个咸蛋黄牛角粽就做好了,整个过程不过1分钟。

刘女士介绍,尽管过程并不复杂,但有些步骤仍很需要些技巧。

首先,粽子一定要包得紧,这样煮熟的粽子才会软糯香甜。另外,事先在粽叶角里插上筷子,是为了让糯米顺势落进角里,再用筷子塞米时就能更紧一些,这样才能让粽子呈现出最漂亮的三角形,且久煮不散。

包好的粽子要先用高压锅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大约两个半小时即可。

“这些还是要自己慢慢琢磨,其中的乐趣也只能慢慢体会!”如今,刘女士制作的美味粽子在杉树巷已是人人皆知,不少相熟的街坊邻居都会在端午节前请刘女士帮忙制作一些。刘女士说:“用心做的粽子大家都喜欢,我也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