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10年只离开敬老院4夜
团结报
 
06-16 09:05

团结报6月16日讯  10年来,她用辛勤的双手,把敬老院建得像花园一样美丽。10年来,她用慈爱的心,将来自不同地方的孤寡、残疾五保人员,结成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她,就是第六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泸溪县李家田敬老院院长田要弟。

苦心经营,她把敬老院建得像花园

1949年6月,田要弟刚刚出生,她的父亲就被抓去当壮丁,然后去了台湾,留下母亲、哥哥和她,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党的关怀和哺育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先后担任过村妇女主任、村支部书记等职。

2006年9月,通过众人推荐和县民政考察,时仼武溪镇李家田村党支部书记的田要弟担起了敬老院院长的重任。

当时,敬老院条件差。限于财力,县里除了供给孤寡五保人员的正常生活外,无力挤出其他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但敬老院的生活环境急需改善,怎么办?

田要弟动脑筋,想办法。先租下院外的闲田荒地,然后把院里有劳动能力的,作了具体分工。她自己扛起犁耙,干起了男人活。

“第一次犁田,不会斢头,牛把犁都拖到田坎上去了。”田要弟笑着回忆。“这还是小事。”另一位老人插话道:“那牛也会欺负人,它晓得院长不里手(不熟悉,编者注),要么站着不走,要么飞跑,弄得院长经常被拖倒在水田里,变成了泥人。”

凭着苦干巧干。终于,院里有了自己“小产业”,鸡鸭成群,猪肥羊壮,瓜果飘香……一年下来,除去所有花销,节余10多万元。两年后,新建了住房,扩建了休闲娱乐场所……

如今,这里绿树掩映,环境干净整洁,卫生间、浴室、棋牌室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成了五保人员的幸福乐园。

以心换心,她比亲人还要亲

孤寡、五保人员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村寨,环境的差异使他们养成了不同性格,不讲卫生、爱讲粗话,甚至为一些事争得面红耳赤。田要弟经常召开“家庭会议”,用心交流,以情感人,让大家守公德,讲文明,爱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她更是以一颗慈爱之心,服务院里,温暖老人。

92岁姚少伦老人,身体不好,经常大小便失禁。田要弟每天耐心地帮他擦洗身子,换洗被褥和衣裤。平常还不时自己掏钱买些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给他。老人临终前,紧紧抓住田要弟的手泣不成声:“孩子,你比亲人还要亲,这辈子遇到你,我满足了。”

残疾人石成生弱智,初来时,沉默寡言,不会洗衣做饭。田要弟像慈母一样,在帮他完成床铺整理、换洗衣服等日常生活后,便陪在他身边讲故事,开导他。如今,石成生不仅自己能够料理日常生活,而且爱说肯笑成了“顽童”。

平常爱说爱笑的张国平老人,曾一度寡言寡语起来。田要弟与他交谈后得知,他在医院住院时,与同病房的患者———白羊溪敬老院孤寡老人向明相识,并有了相结连理的意愿,回来后又不知如何开口。田要弟多次跑县局,跑白羊溪乡,汇报、沟通、协调,2012年向明老人转入李家田敬老院,两位心心相印的人终于喜结良缘。

2013年6月,入住李家田敬老院的孤寡、五保人员,由当初的15人增至25人。

尽心尽责,她10年只离开院里4夜

自2006年至今,她到敬老院已近10年,仅婆婆与妹妹过世回家守灵住了4夜外,其余均在院里住宿,即是2012年6月,老伴因病在州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她也未能前去探望。

她说,院里都是孤老和残疾人员,自己不在院里住,不放心。特别是大年三十,不和孤老五保人员团聚在一起会感到心有亏欠……她相信,丈夫和儿女们都能理解和支持。

2010年,田要弟到了退休年纪。但县民政局考虑到李家田敬老院的实际情况,决定由她继续暂仼院长,条件成熟后,另选新人。

这4年多时间里,田要弟的工作干劲和服务热忱丝毫未减。院里的孤寡、五保人员担心田要弟会随时离开大家。每年都写出好几份请求县民政局将田要弟继续留仼敬老院院长的联名签字画押信。

“田院长,你为了这个特殊家庭,总是不辞辛劳究竟图的是什么?”面对田要弟,我们提出了通常想要得到的答案。

“我从小没了父亲,家庭贫困,如果没有共产党和新中国,就没有我田要弟的今天。”田要弟如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