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智库在行动”就智库建设工作采访了湖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陈宏教授。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开展了哪些有影响的活动?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基地等文化研究基地制定了怎样的发展规划?本期访谈中,陈宏书记将为您一一解答。
(陈弘 湖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论道湖南:请您简要介绍近年来贵校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
陈弘:湖南科技学院地处湖南省对接东盟的“桥头堡”永州。目前,永州正面临承接产业转移、挖掘和培植文化旅游资源、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等重大问题,需要地方高校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我们的办学定位之一面向地方打造智库,为永州及大湘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依托永州历史文化资源,我校建有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湘学研究院湖南科技学院基地等省级基地。还成立了柳宗元研究所、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濂溪研究所等15个研究机构。
永州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舜南巡崩葬于九嶷,为中华道德文明始祖,舜德文化对后世影响巨大;理学鼻祖周敦颐被称为“德圣孝祖”、“道学宗主”,中华道德文化的精髓在永州充分彰显。我校依托永州独特的道德文化资源成立了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基地,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立德树人,助推地方文化发展。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四个方向的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研究、传统道德文化及传承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传播研究。现有教授、博士等研究人员十多人,是一支学术精湛、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湖南舜文化研究基地集结了省内舜文化研究的主要力量,形成了较强大的研究合力。
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其文学、哲学、民本等思想博大精深。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柳学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此外,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国学研究所、永州方言与女书研究所、永州民间文化与瑶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所均立足于地方文化,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和创新永州地方文化为己任,为弘扬和推进地方文化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论道湖南:请问这些文化研究基地(研究所)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传承文化、服务地方、推进育人的?开展了哪些有影响的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陈弘:多年来,我们始终关注地方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注重在办学中凸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这一智库功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助推地方文化发展。
一是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基地从发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入手,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民本思想与廉政建设、乡土历史资源与社会公德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国家社科规划课题《中国传统孝道养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研究成果成为城乡养老政策的重要理论参考。基地成员在全国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出版著作近10部,有30余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舜文化研究基地整合海内外资源,编著出版了“舜文化研究文献系列”第一卷《虞舜大典·古文献卷》,第二卷《虞舜大典·现代文献卷》等珍贵卷本。同时,还出版了《舜文化研究文丛》(全书共10册,230万字)及《舜帝陵丛书》等。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湘楚文明史研究》首提湘楚为文明为首善之区的学术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成果追溯舜文化源流,展示舜德孝大爱精神,引导人们在其中吸取舜德营养,创造了中国舜文化研究的永州品牌。
来自北京大学的张京华教授在永州专心治学十二年,出版了专著《湘楚文明史研究》和120万字的《日知录校释》,获得古典文献专家的高度评价。他开展永州摩崖石刻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摩崖石刻研究的空白。他的《庄子注解》、《新译近思录》、《湘妃考》、《鬻子笺证》等著作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获首届“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因其在湖湘文化研究上的突出成就,声名远播,扩大了永州和湖湘文化的影响。,
二是注重研究成果转化运用,直接助推地方发展。学校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进行应用性研究,努力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如《打造品质活力永州战略研究报告》、《永州文化旅游规划》、《永州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论证报告》、《阳明台对台交流基地项目规划》、《永州农业科技园发展规划》等都有我校专家直接参与或主持。舜文化研究基地与永州市委宣传部、零陵区政府、宁远县政府合作,开展“舜文化与文化产业、旅游经济”研究,《舜文化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的价值与作用》、《再造一个武陵源的旅游胜地----舜文化及其产业开发的对策》等研究成果,为永州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地研究成员对玉琯岩古舜帝陵庙遗址进行了两期考古发掘,使之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地组织对阳明山佛教文化深入研究,为阳明山申报成功对台文化交流基地起到关键作用。瑶文化研究所协助江华瑶族自治县多次开展“瑶文化保护与开发”研讨会、瑶裔宗亲寻亲会等,做大做强了瑶文化产业。由我校教师创作的“盘王大歌”问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成为该县重要节庆和对外的主打节目。
三是运用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培育人才,提高市民素质。学校与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创办的“潇湘讲堂”,面向社区、企业、军营,传讲优秀地方文化,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学校长期开设《舜文化研究》等一系列选修课,融学术性与思想道德教育为一体,每年在学生中进行“舜德学子”的评选,评选一批孝敬父母、勤奋俭朴、品学兼优的“舜德学子”,在全校进行重点宣传和表彰,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践行舜文化的优良传统。基地与当地中小学合作,推进道德文化进校园。参与校本课程《舜德教育》的研究与建设,合作编写校本教材《人皆可以为尧舜——舜德教育读本》的提供指导。
论道湖南:请您介绍下贵校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基地等文化研究基地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
陈弘:我们将把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作为始终如一的目标,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转变科研模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高校智库建设是增强高校社会属性的必然选择,我们将继续转变科研理念,创新科研模式,加强科研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任务,切实推动智库发展完善。在区域发展中寻找现实问题,改革纵向课题高于横向课题的科研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主动服务地方的积极性。
二是推进协同创新,深度融入地方文化发展。我们将坚持走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积极组织教师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产学研合作共同体,推进文化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和落地,开展文化科技研发和文化咨询工作,在发展地方文化产业上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加大文化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进一步开展永州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积极开展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工作,把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大学课堂教学,构建教材、教学大纲整套教学体系;同时,加大对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的开发性研究,开展咨询服务和文化艺术作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联合企业界推出文化礼品、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形成校、政、企文化研、产、用合作发展的格局。
四是加强平台和队伍建设,强化“智囊”定位。成立服务地方办公室和地方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区域发展政策研究、区域社会发展研究、区域文化发展研究等,积极为推进永州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蓄势崛起建言献策,使我校成为高水平的服务区域发展的智囊机构。围绕区域文化发展,积极推进“高层次文化项目突破与带动”战略,鼓励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产出高层次科研成果,争取重大文化研究项目落户我校,更好地发挥文化智库功能,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围绕地方特色优势学科,引进、培养造就更多的知名文化学者,加大高层次人才管理和科研资助力度,遴选、培育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简介:陈弘,男,湖南浏阳人,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教授,湖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省社科联第七届常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人、湖南省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湘大学堂特聘专家、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高校管理理论研究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管理、产业组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