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6月5日报道 红,蕴含着活力、激情和斗志,是党员秉承先进性的符号。绿,充满着生机、希望和传承,是产业惠民的标记。当红与绿融合,便是龙山县大安乡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率民致富的真实写照,而该乡党委书记郑沣便是红与绿的守护者。
大安乡的红是该乡218名党员干部各种制度保障下的活力体现。一批批有活力、有动力的年轻党员充实着基层发展,以发挥党员先进性的特质,让基层发展呈现昂然生机。
大安乡的绿来自于烟叶。作为全州烤烟重点乡镇之一,大安乡有“金叶之乡”的称谓,全乡烤烟在1.5万亩以上,年烤烟产值4200万元以上,年人均烤烟收入6000元,守住烤烟发展是该乡村民致富脱贫奔小康的根基。
自2011年履任大安乡党委书记以来,郑沣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体、保障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基础,将党建工作和富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自己身体力行有力地推动了该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大安乡先后获得了省平安乡镇、州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州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州信访维稳先进单位、州整脏治乱先进单位、全州文明村镇、全州十佳乡镇党委等荣誉,实现了“全县文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三连冠,而郑沣也被评为了2013-2014年度“十佳乡镇党委书记”。
做好党员的好帮手
上任之初,面对着基层党员大量外出务工,村里党员干部老龄化的现状,郑沣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盘活党员办事活力当成了上任的第一件事情来抓。
结合该县2010年成立的“维护党员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的“双维”贫困党员帮扶基金,重点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的困难,让党员干部的心聚到一起。
大红村党员代昌林就是首批得到帮助的党员。2012年,代昌林家中遭遇火灾,家中财物在火中付之一炬,生活困难。郑沣获悉此事后,多次与班子成员到实地进行了解,并通过申请,从“双维”基金中拨出3000元使他解了燃眉之急。随后,结合乡里工作,帮助其发展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代昌林已经成为该村的致富带头人,每回想此事,他总是满怀感激之情。
像这样的事例在该乡数不胜数。而经过帮扶,2014年,大安乡218名党员实现全员在岗,其中有6名贫困党员得到了县“双维基金”扶助,解决了生活难题。
基层党员的生活困难得到解决,但根本的问题却需要用制度来推行。
为此,郑沣在全面落实三制一卡党建责任制和“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基础上,创新开展了“农民党员七个一”活动———
“一人一本”架起“联心桥”,乡党委统一制作了党员联系号码本,农民党员直接与党委交流沟通,反映情况;
“一户一牌”亮明“身份证”,乡党委为全乡218名党员统一制作了《党员之家》牌子张贴在大门口,亮明共产党员身份;
“一村一岗”明确“风向标”,每名党员都在村活动室内建立工作责任岗,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权利义务,承诺事项等;
“一人一户”当好“贴心人”,实行党员帮扶一户贫困户制度,从贷款担保到技术辅导全程帮扶困难家庭发展烤烟等产业; “一月一会议”当好“智囊团”,要求每月召开一次党员会议,学习上级党委的有关精神,共同研究本村的重大工作和事项;
“一户一产业”当好“带头人”,要求60岁以下的党员办好20亩以上烤烟示范基地,2014年全乡农民党员种烟面积超过3000亩,党员人均烟叶收入达6216元;
“一年一评比”树好“一面旗”,每年在各村评2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原则上从优秀共产党员中产生。
党员收益的提升和自身荣誉感的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重现生机,办事的氛围浓厚了。该乡11个支部中,目前跨组建立了40个党小组“抱团”发挥作用,处理辖区内民事纠纷调解,带头发展本村经济及产业建设,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学习。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党员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随处可见……
做好产业的好推手
拥有112平方公里的大安乡位于湘西州第一高峰大灵山下,平均海拔1200米,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全乡辖11个行政村,共79个村民小组,7200余人。该乡是“黑色金子林之乡”“药材之乡”“生态之乡”,更是享誉全省的“黄金叶之乡”。
多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催生和培育下,对于产业发展,种植烤烟如今已成为该乡富民强乡的主要优势产业,并连续多年领跑全州的烤烟种植,成为龙山县乃至全州种植烤烟第一大乡。
近4年来,烤烟规模稳定在1.5万亩以上,年烤烟产值4200万元以上,年人均烤烟收入6000元,为国家创税600万元。
然而,他始终坚持“国家税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把大部分钱都用在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上。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100万元实施农网改造、人饮工程、烟田路建设。自投资金400万元修烟基路110公里,投入烟水工程50万元,烟路、烟水几乎通到了该乡的每一块土地,用于解决饮水困难60万元,解决乡镇美化、绿化、亮化40万元,用于改善乡村卫生条件近30万元。
他常说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党委书记的应尽之责。
4年来,投资100万元,实施了木鱼坪村、马脚坪村、五马坪村的人饮工程和节能灶建设。实施了300万元的大红村、五星村、朝阳村等村的农网改造工程。投入50多万元,实施了龙口村、朝阳村的“一事一议”项目工程,投入150万元,实施了五马坪村、桃子村的高山扶贫项目。投入30万元,实施了万宝村登高旅游道路一期工程。启动了800万元的翻身村的3000亩土地平整项目,启动了乡文化广场建设,实施了马脚坪村等6个村的村部建设。协调资金320万元,筹备实施大安烟水改造工程,协调资金40万元启动实施“湘西之巅”登高游道二期工程;启动了1900万元的大安烟站建设,协调资金800余万元启动了翻身村3000亩土地平地项目建设,协调资金2500万元启动烟基路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带来的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乡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
目前,该乡形成了烟叶、药材、特色养殖、旅游的四大产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其中烤烟年平均种植达1.5万亩,产值达4200万元;药材产业突破1万亩,实现产值1080万元;旅游产业年接待人次在2万以上,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
如今的大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而郑沣依然坚守在大灵山,为下一个梦想护航,让大安的村民尽快步入小康。(记者 周堃 胡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