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第一书记整合移民资金400多万改造农村
团结报
 
05-29 09:19

团结报5月29日报道  “第一书记整合了省移民资金400多万元,对路、房、电、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善,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月18日,泸溪县武溪镇蜂子岩村村支书瞿继红告诉笔者。冬去春来,在泸溪县重点移民村的田间地头里活跃着12名从县直机关选派下来的“新型农民”,他们拥有一个靓丽的名字———第一书记。他们全身心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引领群众建小康,改变农村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移民村“第一书记”的光荣使命。

“白”变“黑”机关干部变农民

2013年7月,泸溪县第三轮选派重点移民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按照“党群部门派弱村、政法部门派乱村、经济部门派穷村、农技部门派专业村”的方略,因村定人,从县直机关后备干部中精选12位中青年干部,到12个重点移民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12位第一书记入村伊始,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村党支部标准,全面推行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定制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80多个,扎实推进“四议两公开”,更新党员“三制一卡”。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建立台账,通过网络、短信、电话和“寄流动党员一封信”等方式加强管理,完成了少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升级。

第一书记每月驻村20天以上,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进门晓民情,夜谈听民声”活动,两年入户率达到100%,切实掌握驻点村及群众最急需、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刚到村第二个月,泸溪县遭受有史以来最大旱灾,全县水稻、蔬菜、玉米等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灾情“第一书记”们临危不惧,冲锋在前,组织干群抗旱救灾,帮助村民送水、挑水、抽水……

白沙镇刘家滩村受灾严重,全村700亩水稻面临绝收,第一书记李刚带领村支“两委”抗旱,斥资7万余元抗旱,使350多亩的水稻免受旱灾,为村民挽回了3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潭溪镇朱雀洞村第一书记郑孟华走遍村里所有水源点,投放漂白精片1000余片,防止灾后发生传染病……

干旱持续一个月,12名第一书记们奋斗了30多个昼夜,人人晒黑了,累瘦了,当地村民赞不绝口,群众看见一个个“黑书记”打趣说道:“干部变农民,就是白变黑,现在你们是真正的农民了。”群众朴素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群众之间的距离。

“输”变“造”壮大产业建小康

蜿蜒村道,门前游龙,一眼望去,长5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走进武溪镇蜂子岩村,一群雀儿吱吱着穿梭于树冠之间,像在欢迎过路的客人,这里是第一书记李作善的驻点村。村民说:“第一书记在我们村实施‘路、电、水、房,种、养、加、富’小康工程,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实施产业开发,增加移民收入是第一书记引领农民建设小康的主要抓手。白沙镇红土溪村第一书记李基勇带领村民发展旅游产业,他两次到省扶贫开发办争取项目支持,促进了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年旅游达5万余人次。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盘瓠文化生态园被州旅游局评定为湘西州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同时还推荐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两年来,12个移民村第一书记,因地制宜,精准扶持,倾力培育“一村一品”等经济发展新亮点,实施了产业项目37个,发展种养户69户。武溪镇五里州的蔬菜种植达到900亩、洗溪镇洞底坪村葡萄种植达到了400亩、潭溪镇朱雀洞村的娃娃鱼特色养殖2000余尾、解放岩和兴村发展网箱养鱼户15家,网箱数量50箱,为提升种养殖户“造血”功能,邀请州县专家开展技术现场培训40次,培训2000余人次。同时,为了方便农副产品销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整合移民资金为每个村购买农副产品销售门面,年均为移民村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1万元。12个移民村人均收入均比两年前增加了589元。

短短两年,全县12名第一书记共筹资4467余万元,分别投入到12个重点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

“乱”变“稳”干群奏响和谐曲

移民村维稳工作是第一书记主要工作。两年来,该县第一书记以完善党建机制、倡导文明新风为抓手,先后在驻点村制定村规民约12条,开展法治、反对邪教、健康等宣传活动20余次。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做到“月排查、季分析”,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

刘家滩六车道、沅水大桥、新区开发项目是该县的重点工程,牵涉300多户农民拆迁,有一户钉子户刘某拒绝拆迁而延误了项目开工一年时间。为了工程顺利进行,第一支书李刚先后30多次到刘某家中做工作,多次被拒之门外,最后刘某还玩起了失踪,消失了20多天,为找到他,李刚每天从上午7时到晚上凌晨蹲守在其家门旁,连续20多天的等待,他一回家又登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使刘某被感动同意拆迁。

潭溪镇大坡流村第一书记黄生高整合移民资金30万在319国道沿线及村间主要三岔路口安装太阳能路灯、维修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图书室、棋牌室,村里还成立狮子舞队和筷子舞队。每到节假日,村里载歌载舞,喜气洋洋。

两年来,12位第一书记针对部分村容环境差的问题,深入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各驻点村在州、县同建同治检查排名均为前茅。

“穷”变“富”移民村里攀穷亲

“老弟,你为我们尽快脱贫致富,辛苦了……”潭溪镇朱雀洞村村民杨顺英对第一书记郑孟华深有感触地说。

2013年春节前,杨顺英患癌症在州中医院住院,家里非常困难,郑孟华知道后便和她结成帮扶对子,为了让她过一个舒心的年,郑孟华多次跑到县民政局,帮她解决1300元,让她过了个安心年。

向朋是白沙镇红土溪村一名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第一书记李基勇得知后与他结成帮扶对子,争取残联项目资金1万元进行了改厨、改厕、改卧,并帮他从民政局争取500元残疾人慰问金。

12位第一书记在村里攀穷亲,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两年来,他们联系县相关部门对各村贫困户进行扶持和救助,慰问困难户、退休老党员、村干725人次,资金达40余万元;帮助38名大学新生解决救助金16.2万元;筹资150万元,为移民村150户农民进行危房改造。(通讯员 向民贵 陈永辉 胡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