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下派社区机关干部成长故事
湖南日报
 
05-25 14:48

1997年以来,长沙市雨花区先后派遣6批107名干部深入社区挂职、任职。这些干部走出机关,到最基层的社区接受磨练,考验意志,锤炼能力,洗礼心灵。

5月6日,在雨花区委组织的挂职干部沙龙上,16名曾在社区挂职或任职的代表,讲述了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动人故事——

当干部一定要接地气

现任雨花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罗玲,1997年第一批下派至侯家塘街道廖家湾社区。

当时廖家湾社区刚刚建立,经济条件和环境都很差。有一次,罗玲得知市里有个全民健身项目,就想把项目引进来。几经努力,终于获得成功。可项目一动工,却遭到了居民们强烈反对和阻工。

罗玲感到很委屈,“明明是件有益的事,为什么居民们却不理解、不支持?”

冷静下来后,罗玲对原因进行调查。原来多数群众不清楚场地用做什么,误以为是搞商业开发。罗玲立马召集社区居民开会,把土地用途、意义和群众说清楚。得知真相后,居民们纷纷投上了赞成票。

“时隔多年,这件事我还记忆犹新,它提醒我,当干部一定要接地气,凡事多与群众沟通。”罗玲动情地说。

与罗玲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现任东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怀柏。2000年,陈怀柏下派王家冲社区时,这里是个典型的棚户区。王家冲幼儿园对面有一处近200平方米的拆违还绿空地。为方便群众停放单车,陈怀柏决定在此搭建个单车棚。谁料,施工第一天就遭到居民们阻挠。

陈怀柏一开始很愤怒,冷静下来后,他意识到还是与群众沟通不够。于是,他平和心态,主动找居民沟通,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工程也顺利得以实施。

磨砺是人生的财富

现任东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谢国富,是2000年下派的第二批机关干部,他下派的地方是麻油塘社区。当时的麻油塘社区一无所有,连最基本的办公场地都没有,只得“蜗居”在交警岗亭办公。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扇通风玻璃窗、一盏灯,就是谢国富的办公室。

11月的长沙,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但一天晚上,办公室的窗户竟然被人“顺”走了。担心电话机、资料被偷,谢国富只能守在岗亭。11月的夜晚,寒风凛冽,睡在没有窗户的岗亭里,谢国富冷得瑟瑟发抖,只得钻到桌子底下,身上“盖”床席子,铺层废旧报纸,凑合过夜,而这一凑合就是近一周时间。

条件的艰苦激发了谢国富的“斗志”,困难在坚持中一个个得到解决。

谢国富感慨:“这段经历,磨练了我。在后来的工作中,不管我遇到怎样的难事,我总是勉励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谢国富感慨道。

没有办公场所是第一批、第二批挂职干部面临的相同问题。现任雨花区食安办党组副书记的谢松玲,刚到东塘社区时,也是困难重重。“那时,我们是背着资料办公,东奔西走。”最后,好不容易才借用一家企业的仓库办公,开启了社区运转的“航程”。

“现在碰到难事,我都会想,以前那么艰苦都能走过来,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谢松玲说。

做群众工作乐趣无穷

现任区规划局局长刘庄,2005年第三批下派挂职于梨子山社区书记前,是个典型的乖乖女。“刚开始我很不愿意去,到了社区也不知道如何和居民们打交道。”刘庄说。

刚到社区的刘庄,劝阻流动摊贩时,总是慢慢走至摊贩面前,柔声细语,还没等对方回应,自己已经红了脸。

现在的刘庄变得干练、果断。“这得益于那段社区挂职经历。”刘庄说道。

当时的梨子山社区,下岗工人多,常有低保户来闹事。曾某就是当时出了名的“刺头青”。因不满低保金额降低,天天到社区吵闹,扬言要睡到居委会。

刘庄一开始与曾某接触,觉得头疼。接触几次后,刘庄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只要一听到别人夸赞他自己的女儿,曾某就像变了个人,立马温柔起来。原来,曾某离异后独自带着女儿,成绩优异的女儿一直是他的骄傲。

了解到这一点后,刘庄每次做曾某的工作时,就先从夸赞他女儿入手,再来谈其他的事,这招屡试不爽。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某慢慢变好了。后来,刘庄还为他介绍了份工作。几年后,曾某和别人合伙开起了汽车洗车店。现在,只要碰到刘庄,曾某都会感激地说:“刘书记,没有你当时的鼓励,就没有我的现在。”

“你看,只要我们把群众的事放到心里,群众就会把我们当朋友。”刘庄感慨。

(湖南日报记者姚学文通讯员 欧阳倩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