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积水严重 怀化城区内涝何时休
怀化日报
 
05-21 10:44

怀化日报讯 “下暴雨的时候,我真希望自己家有条船。”家住迎丰市场附近的赵先生向记者自嘲着城市内涝给他带来的麻烦。每逢强降雨来临,迎丰市场门口可谓“看海”的好地方,而类似这样积水严重的路段在我市老城区还有许多处。怀西路老轮胎市场、市体育中心门口、顺天南路等多个地段,都是我市城区内涝的重灾区。

为何这些路段容易成为内涝的重灾区?市政维护处技术科柯主任作出了专业解释,像迎丰市场门口这些地段一下暴雨便可“看海”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这些内涝易发地点绝大多数是在老城区,排水设施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这些老城区的排水管道多数建设于80年代中期及90年代初,排水管道内径一般只有0.6米和0.4米两种型号,而现在城市管网设计的普遍要求是位于主干道下的排水管道内径不得小于1米。所以即使管道处于100%通畅度,在遭遇200MM以上强降雨时,老式管道也会因为自身疏通量有限而产生内涝。

其次,排水管道的普遍性堵塞也是城市内涝最为头疼的问题。据柯主任介绍,以迎丰市场门口的管道为例,那儿的排水管道基本处于完全堵塞状态,稍微时间长点的集中降雨便可出现大面积积水,而造成排水管道堵塞的原因诸多,市政维护处一线的工作人员小张深有感触,建筑工地附近的街道,装完混凝土和渣土的车辆经常当街清洗,大量的泥渣就这样肆无忌惮地流向下水道,你说怎么可能不堵塞。少部分环卫车辆在清洗完道路后,偷偷向下水道排出大量含泥渣、沙土的废水,夜市摊贩及餐馆等将潲水大量往下水道直接倾倒,废渣、潲水、泥水等,可以轻易堵塞排水管道,即使不停地清理也无济于事。此外,太平溪及氵舞河水倒灌,也易造成老城区地势较低地段产生内涝。

管网改造是难题

家住顺天南路的刘女士,在本月15日的暴雨中丢失了一只高跟鞋,内涝让她十分困惑。为什么城市这么多管理部门不联合起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好好把管网改造一番不就得了吗?类似的疑问许多市民都向记者提过。

而事实上,城区内的管网改造真的那么容易实现么?市政设施维护处柯主任对此问题却显出一脸无奈。不止在怀化,在很多城市,老城区地下管网的改造都面临许多难题。一方面,老城区往往路面狭窄,排水、通讯、电力等地下管网铺设较为密集,以迎丰路为例,主干道下有各路通讯运营商的、供水的、电力的、路灯的、燃气的种种管道密集分布,根本难以找到管网改造所需要增加的管道空间,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密集、商户林立,管网改造往往对周围设施和商业形成较大影响,改造难度很大。

不能破路改造,就只能“修补”。比如,在部分路段增大下水井开口面积,在一些重要路段改成截流式管道,但这些“修修补补”的办法多是“治标不治本”。

由于市政设施维护处不具备执法功能,所以即使面对乱排泥沙、乱倒潲水等现象也显得很无力,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工商、环保等多部门建立起协调联动机制,在企业建立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执法检查、对私接乱排的小餐馆进行违法查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一现象。

群众看到的仅是小小的下水道,但城市的排水管网却很庞大,牵扯很多部门。柯主任表示,这些部门包括住房与城乡建设系统的规划局、建设局、城管局、园林局等,还有水利系统的水务局、河道管理处等都与城市排水管网有关。排水防涝需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将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衔接起来,应将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等全程性的工作统一纳入一个部门进行综合管理。

内涝防治显尴尬

只有从人治走向法治,明确职责与权益以及大家遵守共同的规则,内涝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法律专家杨律师说,现在各地城市内涝频繁,正是由于在城市内涝防治上存在多处法律空白,才导致问题不断出现。

专业工程师蒲某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去年,某大城市因为暴雨受淹,损失惨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汛期中,一些在建工程将排水管网截断,导致已有的排水能力都发挥不出来。

这样的工程在建设时就应该有一个洪水影响评价,评价工程对洪水会有什么影响、洪水对工程会有什么影响,预先采取应对的措施。但因为现在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要作洪水风险评估,所以没有人做这项工作。蒲工程师说。

我市一些小区,道路排水系统规划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够完善和科学。这样一来城市整体防内涝的功能性就减少了。柯主任表示,内涝对传统的治水理念与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令人反思,治水的同时,是否应考虑对人的约束。

但问题是,法律制度的缺乏导致无法协调全社会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情。

我国的防洪法颁布实施时已经是1998 年了,而就防治内涝问题无法可依的问题十分突出。再加上我国社会又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一些法规实施没多长时间,部分条款就变得不适合了,一些条款仅仅有一个提法,没有达到可操作的水平。

有关人士认为, 关于“ 水” 的问题地域性很强,国家层面出台的法律,只能是指导性的、原则性的法律。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特点的地方法规或实施办法。

记者手记: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100多年前,维克多·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当夏季来临,暴雨不断,“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经常接受考验。

古代先贤认为衡量一个人的良心,就看没人时你会不会干坏事。同样的,衡量一座城市的良心,不能依据看得见的光鲜:矗立的高楼大厦,街边的绿树葱葱等,只能依据看不见的质感:下水道的长宽高等。

你可能不会说在怀化最浪漫的事就是去迎丰市场“看海”,但你实实在在的是被城市内涝给烦到。难道非得让部分适婚女性将择偶标准升级为“有车、有房、有船”才行。城区内涝问题没有理由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那么究竟该怎么防治,才能让内涝这个词语不再让人如此熟悉。

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注: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 毫米雨量)的标准,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例如伦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统,都已经有150 多年的历史,却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排涝功能。而建成于2006年的东京地下排水系统,更堪称牢固、先进,护卫着东京免遭内涝灾害。

事实上结合国内外防内涝的典型案例,不难发现,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未能与城市发展同步,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像我市老城区的排水设施多为80、90 年代所建,完全落后于时代需要。二是执行标准偏低致使城市排水能力不足。三是城市排水系统日常维护滞后,影响排水功能发挥。四是短时集中强降雨天气增多,暴露城市应急能力不强。

通过采访多方专业人士,可以总结出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必须加强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一是要创新理念,增强防范意识。政府在做城市规划设计时,地下管网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要适度提高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将气候变化的因素、人们的实际需求都考虑进去。二是要明确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城市管网规划设计和修建,均属隐蔽工程,要建立服务年限负责制,对在规定年限内出现问题的责任人要进行问责。三是加强地下管网的巡查和维护。要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地下管网进行检查维护, 确保地下管网无隐患。四是要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如采用透水性高的路面材料, 设计和建造新建建筑的雨水池等,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