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钟,丁师傅将煤炭运到株洲,工厂的门还没打开,他就在“东风宾馆”内打盹 (记者 张媛 摄)
宁家坪一家汽车运输公司内,放着一堆废弃的卡车车牌(记者 张媛 摄)
株洲晚报5月19日讯位于106国道边的宁家坪村,因处在攸县主要煤矿产地“湖南坳”“黄丰桥”的出路口,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里常常上演百辆“煤车”首尾相接的“奇观”,汽贸公司、汽修店、快餐店、加水店等相关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
不过,受株洲经济转型加快,高耗能产业回落,以及株洲加强对中小煤矿整合重组、安全治理等影响,2013年下半年开始,宁家坪村“煤车”首尾相接的景象已难得一见。
今年以来,运煤车司机纷纷转行
5月16日下午1点左右,攸县宁家坪村41岁的丁强(化名)驾驶货车,前往黄丰桥镇某煤矿。今年开始,他每隔三天才能运一次煤,平均每月跑10趟。
“拉一天煤,休息两天成为常态。”4年前,丁强刚买车时,情形完全不是这样。“2011年、2012年时,企业效益好,用煤多,我们差不多每天都到煤矿拉煤,根本没时间休息。”2011年3月,在朋友的鼓动下,此前已在深圳开了3年出租车的丁强,在宁家坪一汽贸公司买了一辆东风牌中型货车,成为“煤车”司机。
那时是株洲煤炭经济最风光的时候,货运也跟着沾光。“完全不愁货源,一个月跑二十多趟很正常,月收入超万元。”丁强说。
但2013年下半年开始,煤车热潮开始降温。“一段时间,企业用煤量突然就下降了,加上低价北方煤大量涌入,攸县煤开始走下坡路。”企业用煤需求减少,丁强每个月拉煤的次数也跟着减少。“没朋友、没关系的,根本无货可拉,只能将车卖掉。”今年以来,丁强周围就有近百名煤车司机先后卖车。
曾经动辄“百车结队”
而今同行煤车一般不超10辆
当天下午3点多,赶到黄丰桥镇某煤矿的丁强,仅等了一个小时就装车完毕。丁强说,他刚拉煤的那一年,到矿上装煤,每次都得排队,遇上高峰,甚至得把车停在矿上两三天。
“过去,我们经常是上百辆煤车结伴而行,首尾相接,特别壮观。”丁强回忆,2013年下半年后,煤车队的车辆开始减少,从80辆,到60辆,再到30辆……现在,就算高峰期,同行的煤车也不超过10辆。
同是宁家坪村人的刘生(化名),今年46岁,2010年就开始“拉煤”,但今年以来,他还没有接到一单生意。退车最多只能收回3万多元,因欠着汽贸公司1万多元的管理费和2万多元的购车费,这样一算他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只要车在,偶尔还可以拉拉其他货物,多少赚一点。”
数十家煤炭中介停业
老板的“和天下”换成“黄芙”
今年43岁的王磊,是攸县某煤炭中介公司的负责人,经销煤炭已经10个年头。“2011年,公司的订单最多,4台货车每天满负荷运行,往株洲、萍乡、湘潭等地送煤。”王磊说,煤老板“吃香”,“煤车”司机跟着“喝辣”。不过,2013年下半年起,王磊公司的订单逐渐减少,当年年底,他取消了与两台货车的合作。
此前,王磊每年能拿到约3万吨标准煤的订单,去年减少到1万吨左右。“今年很可能连1万吨也没有,照这样发展,公司就快关门了。”王磊介绍,今年前5个月,类似他这种小型煤炭中介公司,宁家坪就有几十家停业。
“现在我吸的烟从一百多元的‘和天下’换成了‘黄芙蓉王’。”王磊略显失落,“过去煤老板挣钱真容易,一年随随便便百八十万元,但我去年只赚到十来万元,还不如外出打工。”
创立15年的金鹰汽贸
挂靠货车从500辆至不足100辆
宁家坪村金鹰汽贸成立于2001年,其90%以上的货车都是煤车,2010年时最多挂靠货车达500余辆,但目前该公司正常营运的货车不足100辆。记者看到,该公司员工表一栏,员工数由10人减少至6人。
“车少了,不需要这么多工作人员了,一两人轮流值班就足够了。”负责人刘阳透露,去年以来,宁家坪已经有三四家小型汽贸公司倒闭,剩下的几家汽贸公司还在艰难经营。“等司机们的合同一到期,我们也打算转型。”
“涉煤”商铺大量关门
宁家坪的夜晚不再喧嚣
宁家坪以前是多数煤车司机的中途休息站。汽车修理店、饭店、夜宵店、加水店……沿着106国道,遍及整个村落。
“那时候,宁家坪的夜晚甚至比白天还热闹,几百辆煤车集中停靠在106国道旁,加水、吃夜宵的特别多。”刘阳仍清晰地记得,宁家坪的某米粉店,生意好得不行,每天能卖出两三百碗粉。
而今,煤车大潮带来的繁华也很快褪去。5月16日,记者在宁家坪村内发现,很多“涉煤”商铺早已关门,或者换了经营种类。
在丁强的指引下,记者找到曾经的一家“补胎店”,但早已变成一家小“杂货铺”。据该店老板王女士介绍,他们在2014年初就不开“补胎店”了,丈夫在株洲某4S汽修店找了工作,她在家带孩子,经营“杂货铺”补贴家用,每个月也能挣上好几百。
目前,丁强还是往株洲送煤,每次20吨左右,收入1000元左右,除去过路费200元、油费和公司管理费300多元,每趟大约能挣500元,每个月可拿到四五千元。“比过去少赚不少,但相比其他煤车司机,我已经算幸运的了。”